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之一,是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天里的节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寒露的传统习俗介绍(24节气),欢迎大家来阅读。
1.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代表性食品。因为“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预示步步高升。
宋代重阳糕的制作非常讲究。《梦粱录》记载:此糕是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钉,插小彩旗,故名日“重阳糕”。还有一种,是由宫中的“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人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人韵果糖霜,名之日‘狮蛮栗糕’”。《乾淳岁时记》中说,当时更有一种不一般的重阳食品,它“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日‘春兰秋菊’”,不但食糕制作考究精致,而且命名奇特,为前世所少见。
2.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描述。除了佩带茱萸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提倡下,重阳节已成为了中国人“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始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闻名,以诗闻名,以爱饮酒闻名,也以爱菊闻名,后人学习他,便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把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更接近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流行,当时的菊花就有许多品种,千姿百态。在民间,人们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凌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更为昌盛,且不仅在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阳节前后最为昌盛。
所谓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酒。《西京杂记》称:“当每年菊花盛开之时,采其茎叶,杂以黍米酿成,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因为饮菊花酒同样能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是汉代宗贵达官常饮的佳品。对此沈栓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一诗写道:“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4.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风俗。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1、寓意
寒露这个节气是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气候变化,另外,“寒露”的到来,就意味着开始进入深秋,可以说,在所有节气中,是第一个出现“寒”字的节气。要是我们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这里说的“寒露”就可以说天气开始从凉爽向寒冷慢慢转折。在寒露节气之后,白天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晚上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日照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天气中的热气慢慢退去,白天和晚上的温差也在变得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的早晨比较冷,空气是很干燥的。寒露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节气的谚语!
2、象征
寒露其实就是指在早上凝结出来的露珠,现在也开始因为天气的改变,温度变得很低了,这个时候露珠已经快变成霜了。这个节气是在秋天的第5个节气,这个时候也是代表了秋天的开始,从这里开始到后面的霜降,一共就只有十五天,是一年中气温降低最快的时候。在寒露过后,天气开始变得寒冷起来,这个时候的老人和孩子会最先感受到天气的变化,他们体质是很弱的,一定要这个时候注意保暖,慢慢增加衣服,防止被冻出病来。
1、寒露的历史背景
寒露是古代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因寒气逐渐袭来,露水凝结成霜而得名。寒露的历史悠久,起源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寒露的气候特征
寒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明显增大,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空中结露的现象也日益增多,这意味着人们要开始注意保暖,同时也要开始收割秋天的庄稼。
3、寒露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寒露是一个十分受重视的节气,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神灵,并启动冬季的备饷工作。同时,寒露还有着很强的诗意和文化意义,因为它是季节变化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秋季将逐渐过去,冬季即将来临。在古人的诗歌中,寒露也常常被用来描述秋天的景色和节日的气氛。
4、寒露对人们的影响
寒露时节,人们需要开始注重健康保健,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寒热交替的季节,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同时,寒露也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就像落叶枯草一样,人们也要开始做好心理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宜食酸性和热饮食物
在饮食方面,宜食酸性和热饮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香燥和生冷食物。由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宜食梨、苹果、葡萄,以及银耳、莲藕、百合等具有润肺、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保持室内湿度
秋季气候干燥,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要注意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适时添衣注意保暖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但注意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同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散步、爬山等。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但要避免雾天进行室外活动,秋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调畅情志
寒露时节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使人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饮食习惯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生活起居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
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突然疾病。
足部保暖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