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观看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4-03-14 22:11:34 由 likuntong 分享

  提到1949年10月1日,很多人的记忆多停留在“开国大典”中的经典画面。然而,在1949年10月1日当天发生的事情,却远比影像中记录的更加丰富多彩。小编整理了《第一日》观看心得体会精选5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日》观看心得体会

  10月1日,56门礼炮响彻天安门广场,14亿中国人民的心跳跟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所律动。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充满欢乐朝气的群众游行,让无数中国人感动落泪。同时,#1949空车#悄然登上网络热搜榜,人们纷纷将思绪追忆回1949年的开国大典,感触新中国从筚路蓝缕走向了繁荣强大。

  如果回到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的中国人到底在经历什么?也许在纪录片《第一日》中能找到些许答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纪录片《第一日》在国庆节当晚亮相播出,该片通过私人日记信函、回忆录、文献文物、亲历者口述等诸多第一手资料,用众多个体的故事,组成并“还原”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中国。

  《第一日》观看心得体会二

  “片中使用的个体叙事,均来自于当年的历史记录以及开国大典亲历者的受访或日记。为了保证’故事’叙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摄制组从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保存的当年的文物中,寻找70年前的痕迹,将它们重新展现在纪录片中。”《第一日》总导演樊志远这样介绍到。

  片中还将展现大量的私人日记和回忆录。比如美国汉学家德克·博迪,他于1948年8月抵达北平,至1949年8月离开北平,为期一年时间内,他亲历了北平解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举措,他以旁观者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会受到普通民众支持的原因。这一视角,为纪录片的叙事增添了不少新意。

  除此之外,不同的人,如何为开国大典作出准备?开国阅兵的队伍如何被选中?天安门如何成为开国典礼的首选地?严格的队列训练如何困扰着在沙场上骁勇善战的子弟兵?1949年9月30日夜间,谁忙碌到深夜?这些有趣的细节和故事,也将在纪录片中一一得到解答,还原给观众一个真实而全面的1949年10月1日。

  《第一日》观看心得体会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每个人都身在其中,那些关于开国大典的珍贵记忆,共同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同记忆”。

  为了了解历史,导演组开始了前期调研。为期一个月的网络调研,搜集关于开国大典的文字信息,60多万字;持续阅读日记、回忆录、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的书籍近100本,撰写读书笔记近36万字;制作1948到1950年的事件日期表,其中,“1949年10月1日”的某些事件可以被精确到几点几分……《第一日》成片虽然只有200分钟的体量,但却承载着巨大的叙事空间和故事延伸的可能。借助私人日记信函、回忆录、文献文物、亲历者口述等一手资料以及黑白素描画描摹“还原”的人物场景,通过富有勇气的尝试和摸索,《第一日》努力让观众沉浸到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之中。而在呈现真实历史的同时,该片也积极“穿透”宏大历史叙事壁垒,让历史更有趣味、有温度。其“抵达”历史的创新尝试,也拓展着历史文献纪录片叙事的新空间。

  《第一日》观看心得体会四

  如何回到1949年10月1日,是摄制组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没有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应该和历史上其他所有的日子一样,只是日历牌上普通的一天——在这一天,当时的中国应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个个体记忆,仅仅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就有大约30万。

  时间过去70年,一代代人不断更迭,有多少记忆会被存留?又有多少记忆会被写进史册,成为被后人反复吟咏的“共同记忆”?70年后,纪录片的创作,又该怎样去选择“人物”?

  导演组认为,历史,应该是有温度的——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每一个个体的记忆,只要能穿越时间存留至今,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那些可能散落在历史中的个体记忆、那些很少会被正式记入“史册”的个体经历,往往跳跃着生命的绿色;那些鲜活而独特的记忆,常常可以成为“穿透”宏大历史叙事壁垒的重要元素——这种“穿透”,并不是破坏既定历史叙事,而更像洒落在岩层中的种子,他们顽强生长,撑开岩石,挣脱束缚,让每一个注意到他们的人,都会感受到历史的生命力。

  《第一日》观看心得体会五

  提到“开国大典”,不少人的记忆是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是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是宏大而激动人心的画面,但在70年之后,也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当时普通的群众百姓们,在做什么呢?

  这就是纪录片《第一日》的有趣之处。区别于传统历史文献类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该片避开传统的宏大叙事,将叙事核心聚焦在开国大典一天,并将视野聚焦在那些曾经亲历过开国大典的“普通人”身上,从“亲历者”的个体记忆辐射开来,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所以该片在人物选择上,注重从“普通人”身上挖掘历史细节,而不是像以往全部将视角锁定在伟人身上,而是寻找亲历历史大事件的普通百姓。

  “历史,应该是有温度的——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每一个个体的记忆,只要能穿越时间存留至今,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导演组这样解释道,这也是在创作过程中所坚持的理念。

《第一日》观看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第一日》观看心得体会精选5篇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