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冤人》是80年代名头响亮的谍战犯罪剧,那么关于伸冤人观后感范文该怎样写?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伸冤人 》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伸冤人 》观后感范文一
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孤单英雄系列《伸冤人 》,2014年出了一部,2018年又出了一部,目前总共是两部。
导演安东尼·福奎阿,影片也是改编自一档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CBS电视台播出的犯罪系列剧集。
影片中的男主角,骁勇善战的前黑色行动突击队员麦考尔(丹泽尔·华盛顿饰)一心回归平凡生活,自制死亡假象,然后在社会上找了份工作,是一名超市理货工人,打算从此在波士顿隐姓埋名渡过余生。话说回来,这么好的身手,不去做培训可惜了。
第一部的剧情,说白了,就是碰上了黑社会。男主在酒吧,碰到了一个雏妓泰莉(科洛·莫瑞兹饰),自然也是动了恻隐之心,想把女孩子从魔窟里解决出来,就去同黑社会谈判,甚至自己愿意出钱了事。
那里想这黑社会团伙不买账,结果他就大开杀戒,一下解决了五个人。剧情就逐步进入高潮,这五人里的头目俄国黑帮,也是有点背景,结果就是惊动了更高级别的杀手团体出来,然后就是一顿打杀。
影片以雏妓当卖点,其实她最多算客串,作为第一个“受害人”出来设定下整部电影的“解决模式”,当然最后也是以她的出场,步入校园为结束。男主化身为“伸冤人”,以暴制暴,为社会上所有无辜受害者伸张法律无法保障的正义。
整体来看,影片的主角光环太明显,反派要气场没气场要实力没实力,除此之外倒没什么太大硬伤。
第二部也是一样,一个老女人苏珊(梅丽莎·里奥饰),这人物在第一部中也是出现过的,她是为数不多的知道丹泽尔·华盛顿过去特工身份的人,当然这人也是特工组织的成员,这部剧的剧情以她为线索展开。
苏珊被召唤到布鲁塞尔,调查一起卧底CIA特工的自杀案,然而苏珊也被杀害了。
麦考尔此时发现自己也陷入了危险又纠结的网中,当麦考尔和以前的搭档戴夫·约克(佩德罗·帕斯卡饰)联系上后,他们意识到团队的其他成员都变成了自由职业杀手。
而苏珊也是变成了他们的目标,之所以被杀,是因为苏珊怀疑到了布鲁塞尔的案子根本不是自杀,而是杀手的出击。
整体看上去又有点碟中谍到味道,只是用退休特工的方式表现出来。结果就是主角麦考尔与曾经的朋友和同事反目成仇,血溅四处。
两部电影,也算是老牌动作演员撑起一部戏,丹泽尔·华盛顿好歹也是奥斯卡影帝,不过感觉就是玩票性质来过把瘾的,这系列出第三部的可能性应该不太大。
《伸冤人 》观后感范文二
简单不过的电影,那些装格调的贱货别去装逼去批判、指责什么!什么动作戏不够,你认为丹泽尔的气质适合去象马特戴蒙那样在谍影重重里打的昏天黑地吗?什么内容老套没有新意,简单的叙事却拍出张力,你有这个本事吗?别老是叽叽歪歪的装内行,其实你啥也不是!一部复仇片(一个有中情局背景的隐性特工,为一个有特质的女孩复仇的故事),一个关于俄罗斯黑帮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的下场,本来9800美元就可以结束的事情,偏要惹火焚身的故事。丹泽尔的痛快杀戮其实是在宣泄观影者的愤怒,每杀死一个俄罗斯黑帮,你产生了快感就是这部电影的价值,不用再去多说什么!
如果某些人一定要去悟出些什么来,那无非也就是告诉你别自以为是,其实你什么也不是!(就像里面替老大飞来美国办事的家伙,自己以为牛逼哄哄,装酷耍帅,其实呢,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
--看电影就老老实实的看,动作片你看的爽了,该说好就说好;没来头的指责个鸟啊?!我还是那句话,有本事你去拍一个来看看。别以为影评谁都能写,说些自己都不信、没有价值的话,说些没有根据空洞的话,你格调就高了。你去看看人家成熟的国外媒体的专业影评,往往就一句话,言简意赅,且不剧透,如:竖起两个大拇指!如:狗屎一样的电影。好好学学吧,那些装逼的伪影评!
《伸冤人 》观后感范文三
丹泽尔华盛顿还是丹泽尔华盛顿,但科洛莫瑞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科洛莫瑞兹了,影帝依然演着他的老本行,为人低调的超级英雄,但小姑娘已经不是海扁王里那个小调皮了,变身成为“特种服务人员”,或者称之为“有技术的女人”。
这样来评价他们并不是贬低他们,影帝的戏路实际很宽,但我偏偏就爱看他演那么几种角色,小姑娘的新的尝试也是与她年龄成长相符,是好事。
本片可以说是将装逼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是装逼片中的“战斗机”,其娱乐效果远远大于片子本身的意义,不得不说我对这类片子毫无抵抗力,看完这部片子,我身体中那一股暴力冲动的力量几乎要冲出身体,热血沸腾的感觉从男主角一句“我给过他们机会”一直持续到片子结束,而如果你认真去追究情节合理与否那你就输了,导演若对合理性去下功夫,影片的情节也不会如此紧凑。
以此片情节联想至某人民共和国,黑恶势力无处不在,本片的超级英雄可以不择手段的宣张正义,作为一个希望能够平静生活的普通人对社会正义无比向往,也希望有那样一位英雄去挽救这个堕落的社会,来弥补的心灵上的慰藉,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伸冤人 》观后感范文四
与其说是动作片,这部电影在精神上更接近于一部武侠片或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丹泽尔华盛顿大叔演绎的是一位成熟稳重平易近人的前高级特工罗伯特,借假死之机退役之后作为一位超市员工大隐隐于市。为了拯救萍水相逢的失足少女,大叔路见不平再出江湖,从街头混混到黑帮大佬,从波士顿到莫斯科,一路斩妖除魔血流成河。终于正义伸张且得以全身而退,深藏功与名。即便不再前线浴血,退休的特工仍在熊熊地散发着光和热。
本片借马克吐温“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明白你出生意义的那天”这一名言为引,并让主角手不离书,更是辅以种.种写意的镜头语言,将整片的文艺气息和逼格大大提高。夜店一场间不容发的动作场面阐释地行云流水,水幕中决战的慢镜头更脉承吴宇森式的暴力美学。多数战斗都是干净明快见血封喉,颇有武侠小说中高手之风;神出鬼没的身法以及掉血不减行动值的外挂,则和近年来大行其道的漫画超级英雄颇为类似。侠肝义胆,有勇有谋,可以算得上是现代版的陆小凤,亲和化的惩罚者。结尾处一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镜头,更显世外高人风范。至于动作片典型的单线程的情节发展,惊鸿一瞥的女主角,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小伙伴,心狠手辣面露凶相的反派,统统是耀眼主角光环下的陪衬。如果只图个惩恶扬善的畅快淋漓,本片做得很到位,但遗憾的是,似乎也仅此而已。
1. “在选择一份毫不起眼的工作之后,保持和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尽量融入当地人群的日常生活,和同一社区的人交一两个朋友。切记,时刻注意隐藏自己的身份。”——节选自《政府特别任务执行人员非任务状态手册(隐藏身份篇)》第25页。
特工罗伯特在常人眼中是一个和善的超市工作人员,工作尽职尽责,待人礼貌可亲。对朋友更是热情贴心,帮有志成为保安的朋友制定锻炼减重计划,并监督鼓励其实现目标。暗中打击收保护费的腐败警察,帮助自己朋友的同时维护了广大商户的利益。更是和酒吧里几面之缘的被迫失足少女成为交心挚友,在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并一不小心之间灭掉了整个危害一方的黑帮乃至背后的大老板。这位令人如沐春风的暖男大叔,不为人知的存在是一架战斗力堪比高达的人型兵器,润物细无声地维护着社会的和谐。
2. “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找到一份低调的兴趣,”——节选自《离退休特工日常生活指南》第一章“序言”
一张餐巾纸,一个茶包,程式化地折叠方式,小心地放入外套的口袋。在餐厅的固定位置就坐,先将书放在一边,取出折好的餐巾纸,展开,将茶包放入杯中。这一套日复一日的动作,如同京剧名角台上的走位,不差毫厘。一堆词蹦出来:完美主义,,细节控,强迫症......更强烈的感觉是,沉稳。如现代的康德一般,定时定量的阅读,为失去的妻子完成读完一百本书的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出现的几本书自有深意:《老人与海》,《隐形人》,都是男主自身的写照。
3. “利用环境中任何可以被使用的物品,尽量避免使用枪或刀具——这些会让成就感大打折扣。”——节选自《处女座杀人101式》第四章“发挥创造力”
这是男主的本行,在男主的身上可以看到小野二郎般精益求精的职人精神,成就收集癖玩家的执著,先锋艺术家的想象力,以及完美主义。夜店是男主初次显山露水的首秀,在被黑帮头目拒绝和讥笑之后,大叔默默走到门口,开门关门,开门关门,开门关门,然后上锁。配合着他的动作脑中自动浮现Sheldon的“Penny,Penny,Penny”。之后计时开始,拳头,手枪,匕首,酒杯(疑似),开瓶器,全都是现成的凶器。最后还要为小头目读秒,完成临终关怀。最后一场超市主场作战,更是变成了暴力版的小鬼当家,现成的工具实在太多了,哪怕是仅有的一场势均力敌的肉搏,也一样要用玻璃结束战斗。和杀手Teddy的最终一战,依旧不屑于用枪,如果射钉枪不算枪的话。幕后boss的落幕,枪也只是手中的道具,致命的一击则来自焦耳定理。相信在男主趟着尸体走出去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星星闪亮地跳出来,发出悦耳的提示音:“成就达成,用不同武器通关!”用硬汉侦探马修斯卡德的话改变一下就是,波士顿有多少个坏人,就有多少种死法。
4. “一切反派都是纸老虎”——某编剧
比起神通广大的主角,反派实在是有些不堪。对同僚飞扬跋扈,对弱女子痛下杀手,还凶巴巴地跑到爱尔兰黑帮的地盘上撒了回野——上去就砸头看上去很猛,可是要不是看上去不靠谱的同伙及时开枪干掉了护卫,真的不知道谁会哭。最后终于盯上了主角,却非要操着一口俄式英语去冒充警察,连假证都不晓得准备一个,半夜三更去敲人家门可是会被爆头的。之后的盯梢不但折了小弟,自己更是喜感地被手机连拍剥夺了肖像权。在千方百计搜寻男主的同时,却被男主在酒桌对质,才发现自己被人查了个底掉,背景的柴小协变成了对这个没头脑的讽刺(我大战斗种族中怎么会有这么弱的)。决战中先是傻呵呵地蹲点被智商碾压,追到超市后终于趁男主大意时偷袭了一把,却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在同伴和男主缠斗之际不去补刀(大概是迷了路),非要追着保安不放,结果被射钉枪残忍地钉在了黑帮的耻辱柱上。想到之前反派在酒店裸了上身酷炫纹身展,突然觉得如果改成全身Hello Kitty的话,实力上的落差应该不会让观众这么失望。
《伸冤人 》观后感范文五
《伸冤人》是80年代名头响亮的谍战犯罪剧,以前一直翻译作《私家侦探》,大概是无良碟商信口定的,我当初看就觉得不够响亮出众,配不上它的名气,但也改不出好的。随着同名翻拍电影被叫做《伸冤人》,剧集的标题也相应改变,总算又酷又上口了。原版美剧在欧美国家颇有人气,其“退休特工当都市游侠惩恶扬善”的设定,首次糅合了谍战和犯罪这两个此前秋毫不犯的主类型,衍生出一种全新的亚剧种,启发了之后《火线警告》、《疑犯追踪》等热门剧。
电影版有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开头,《怒火救援》的中段,以及《杀人执照》的尾段。然而作为动作片,超过两小时的篇幅与刺激元素比例失调,火力规模不够,子弹数大致也就原剧一两集的总和,难得两三处爆炸,极尽MV式的慢镜头包装,以为能延长爆炸震撼,其实只是增加了疲倦指数。安东尼·福奎阿这个导演,拍动作片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前作《奥林匹斯的陷落》也有这个毛病,开头是飞机扫射坠毁,武装突袭白宫,高潮反而是狭窄空间肉搏了事。综合来看,福奎阿的导演风格非常老派,除了画面中出现的数码科技,《伸冤人》从情节编排的新奇到场面调度的时尚,跟任何一部2000年的电影都没有太大差别,连闯进厕所揭晓错位这样人人都能一眼看穿的误导,还用的乐此不疲。
大部分时间里除了主角名字,看不出改编痕迹,儿子一角被剔除了,与前上司的关系也不那么微妙。起初我还万般痛心,麦考尔怎么不当大侠了,非但如此,还甘于上上班喝喝茶的平静生活,目睹惨剧后避免事端,想用积蓄赎回雏妓(此处也看出美国特工待遇真的可怜,跟《三日刺杀》的科斯特纳可以喝一杯),非暴力不能解决问题时才大开杀戒,杀人之后又要忏悔,哪有原剧面不改色铁肩担道义的爽快劲儿,直到结局一幕才向经典致了敬,我也一下子兴奋起来。80年代的麦考尔在报纸登广告,委托人打电话来求助,如今的年轻人不再看报了,而手机号更容易被抓到把柄,改成技术含量更高隐秘性更佳的互联网是无可厚非,这么看来,电影版相当于剧集的一个重启版前传,类似于《无敌浩克》与《绿巨人》的关系。
原剧斗智多过斗勇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两个版本主角都是中老年人,拳怕少壮,懂得避开锋芒,是特工人员生存克敌之道。华盛顿活用开瓶器、榔头、硬皮书干翻对手,终场一战在工厂仓库的琳琅满目中信手拈来,上演“特工杀人的一百万种方式”。此君还擅长《死神来了》的意外杀人,比原版更传奇,只是门外真枪实弹撂倒一大片,结果老大却要如此艺术,莫不是听候上天裁决。影片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揭露出美国社会黑白道沆瀣一气的事实:一名退休后身手退化资源匮乏的老特工,都单枪匹马人瓦解一个跨国黑帮,政府要是派出一个年轻分队,消灭全国犯罪不在话下,他们之所以不这么干,当然是因为收了黑帮的好处!
《伸冤人 》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