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寒假,一年一次春节,逢年过节,过法不同,感受也不同。今年春节,同样是在大连过的,却没像前几年春节那样的花捎,却趣味无穷。
要说大连的春节,我再熟悉不过了。还是一样红火的街道,一样熟悉的新年祝福声,却有着不同的韵味。
说到不同,首先就要说一起过的家人们了。记得去年春节是和黑龙江的其他亲人一起过的,而今年只有我们一家四口,虽然如此,却不失风趣。
说到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年夜饭,我们家的年夜饭格为丰盛,好歹也是十三道菜挤一桌,可以说都是“大菜”。不过我最爱的,不是那些山珍海味般的鱼啊,虾啊。我最喜欢的菜,就是那最不起眼、每顿都有、却吃不腻的“拍黄瓜”。别看很普通,但对我来说却很重要,那包含了家人的关心。因为我原本就爱吃拍黄瓜,所以姥姥每顿饭都做,姥姥总会看着我怎么也吃不腻的吃相傻笑,我也总是在调侃姥姥做的拍黄瓜。每聊到这里,我们总是越聊越开心。今年的年夜饭这道菜不负重望,又登上了餐桌首位还是那道绿和黑相交的菜,而这道菜仿佛被姥姥做到了极致。如今意犹未尽的我还是忍不住流口水。
今年我家没放鞭炮,挺可惜的,分两个原因:第一因为我本来也不想放,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听说鞭炮有碍环境,就没买。不过看看其他家在大马路上放鞭炮,既有所叹息,叹息这对环境污染多大,又有所嫉妒,嫉妒他们可以看见自己的烟花能在天空中绽放。不过自己还是挺满足的。
还有要说的就是春晚,它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每年春晚,都有不同的特点。今年春晚有小品、相声、唱歌、跳舞等。小品,演出了民间百姓的心声;相声,反应了社会生活的百态;唱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志向;跳舞,舞出了中国人民的气质。可谓是“不负观春晚,百感其乐融”!
当那倒数几秒的钟声敲响,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2021年,这意味着,我们儿童大了一岁,父母老了一岁,这使我们离走向社会更近了一步,离新时代更近一步,祝我们拥有更好的明天。
中国传统节日--过年。过年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儿过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阵阵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吃过早饭,全家人忙着杀鸡,杀鸭,准备年夜饭。最有趣的是公鸡去毛之后,唯独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怀着好奇的心情便去问奶奶:“奶奶,为什么要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说:“这三根羽毛象征着人们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这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
奶奶又说:“把这只鸡放进盆里,再加上一根大葱端着去庙里祭拜,许上愿望,希望来年的牲畜能够更加兴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寿糕,爸爸在一旁帮忙碌着,并不断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摆上一个“寿”字,这才知道这是为外公祝寿准备的。
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这种饺子的原料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饺子必须要包甜的或咸的陷,放在锅里炸后才能吃,吃在嘴里弹力十足,有嚼劲,回味无穷。
吃完饺子,过了一会儿,一颗烟花飞向空中,瞬间爆炸,那爆炸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的花瓣。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要喝糖水,我便去问爸爸:“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为什么总要喝糖水?”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让亲朋好友之间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们快快乐乐的过新年。”
这次回老家收获很大,因为我了解了很多习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
今天是春节,我很开心,今年的春节是在我老家江苏过。我走到了我们的小区门口,广场人们正在载歌载舞,你看那个阿姨跳的多好呀,舞姿优美,你在看你几个小孩子还学着大人的样子跳舞,跳的多像啊!
过春节我最喜欢的就是收红包,拿压岁钱,每当人们问起我过年你最喜欢干什么我会说出很多,但是我还是喜欢江苏的一个习俗,每到过年我们的亲朋好友都会等家里等着小朋友来要糖,每当一个小朋友来到家里,说上一句美美的祝福,就会得到一把糖,我们心里都会美滋滋的。我现在最怀念的还是我小时候我们在老家和哥哥一起去奶奶的朋友家去爷爷的朋友家要糖,要糖的时候还有一个讲究呢,就是在别人给你糖时一定要说:谢谢。不让新的一年会有霉运,这个说法我小时候才相信,现在长大了不太相信当然我们还是要懂礼貌,我只是不相信会有霉运。
哥哥那时候总是爱抢我的糖,我小时候嘴甜,糖就得的多,哥哥就不服气了抢我的糖,我不高兴了就会想爷爷奶奶哭诉着,哥哥只好乖乖的把糖还个我,我在开开心心的去于我的好朋友分享着些糖哥哥就会在一旁不高兴的说:哼!糖都不给我。我就会说:好东西总要要一起分享呀!哥哥你要那么多糖有什么用呀?出不完就坏了还不如和朋友一起分享的好!哥哥听了,还是不一起分享,生气的走回屋里,我就和好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开开心心的过完春节。
我喜欢小时候的春节,开心、快乐的春节!长大了就不经常回老家了,老家要糖的习俗也没有了,但是还有一项活动我们还是非常的喜欢那就是领压岁钱、收红包。开始贴对联的,吃完年夜饭了爷爷带着三分的酒气高高心心上椅子贴对联看那: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写的多好呀!周记大全虽然今年没有要到糖但是我能见到爷爷、奶奶、老爸、娘娘和哥哥,我还是很开心!
送福送春联,浓浓中国情!大年三十,我来到大润发超市,今天我要挥毫泼墨,写下一幅幅墨香飘逸的对联,送给一个个喜气洋洋地采购年货的人们。
超市里热闹非凡,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其是我们“书轩”送春联处,更是人山人海。我暗自惊喜:原来春联这么受欢迎啊!我一定要好好写,送出最美的对联!
我好不容易找了个位置,铺好鲜红的镶金边的对联纸,弯下腰,正准备落笔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么长的对联纸,没有间隔,该从哪儿下笔呢?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感到好紧张啊!左右张望时,才发现旁边有同学在折纸。对了,我怎么没想到先折格子呢?静下心来,三两下就折好了,这下我可就得心应手了,于是非常自信地唰唰地写下去。瞧,蘸饱墨汁,凝神落笔,“一帆风顺全家福,万事如意满门春”,上下联一挥而就。当我信心满满地打算写“幸福人家”的横批时,陈老师走过来一看,提醒我把字大小写均匀些,可以再胖些小些,不要散架了。我认真地点点头,更加用心地去写。终于,我的第一副春联新鲜出炉了。我左看右看,感觉还算满意,就美滋滋地交给一旁的朱叔叔。
哪知,还没等朱叔叔拿夹子挂上去,这副春联就被一位老奶奶“抢”走了,还连夸我写得好。这时旁边的一位阿姨也叫了起来:“‘幸福人家’是哪位写的?请再写一副!”我心里那叫一个美呀!赶紧又提起笔书写起来。写完一副,送走一副!……正当我想稍微休息一下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那个‘幸福人家’什么时候可以写好啊,挺好看的,我都等好久了!小朋友,你辛苦了!”“哦,请稍等!”我精神一振,继续奋笔疾书……
在浓浓的墨香里,我仿佛成了对联上的那一个个情真意切的祝福汉字,美丽地跃动着,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时间。沉浸在“联海”中无法自拔的我,不仅送出了一副副对仗工整、含意隽永的对联,还享受到了书写对联的快乐。此时,我仿佛成了一个挨家挨户去贺喜的小福娃,送去了全新的2017的新春祝福。哦,浓浓的年味就这样流淌在笔尖上!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这首诗是写人们过春节时的场面。现在已是元旦节了,春节即将到来,它代表着辞旧迎新。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放烟花、守岁、发红包、拜年……其中我最喜欢放烟花。下面,我来介绍我在过春节时是怎样做的呢?
关于放烟花,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头怪兽,名叫夕兽。每当大年三十,它就会到处害人。但是,夕兽非常怕放烟花时的响声和火光,所以,人们就在大年三十那天放烟花来驱赶夕兽。渐渐地,放烟花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这一天到来,爸爸和爷爷就会到街上买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烟花。它们有的像火箭,有的像黄金,有的还像蝴蝶呢!晚上,我们一家都来到空地上放烟花。还没下楼,我和弟弟已经迫不及待地从爸爸手里抢过了一些小烟花玩了起来。到了空地上,我们发现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有的在放鞭炮、烟花,有的小孩在父母的带领下玩耍,有的人则在一边观赏烟花。
过了一会儿,人少了一些。这时,大人们才终于准备放烟花了。妈妈拿出一根像竹竿一样的烟花,点了火,交给我和弟弟。我一手拿着烟花的中间,一手拿着顶部。开始时,烟花口并没有什么动静,只是不停地冒着烟。
过了一会儿,我闻到了一股火药味,感觉烟花底部有剧烈的抖动。又等了几秒,终于,一个火球从烟花口喷出,飞到了黑黑的夜空,“砰”的一声,火球炸开了,火光像盛开的花朵似的向四面八方分散开,最后都化为了流星,坠落下去,在夜幕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就这样,我放了一根又一根的烟花。终于,该回家了。这件快乐的事情仿佛变成了一颗洁白的珍珠,永远装在了我的记忆里。
春节的习俗不仅让人感到快乐,而且家人团圆更让人感到幸福和亲人的爱。在春节的最后一天,我想对春节说:“春节,你不要走!”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人们都说“过年”。孩子们非常喜欢过年。春节不但是一个喜庆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累人的节日。
春节之前,家家都要大扫除一次,意寓是:洗掉前一年的晦气,迎来新一年的喜气。但人们还要去买年货,用来招呼客人。最重要的是,卖对联和年画。屋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最忙的时候到了——春节的前夕也就是十二月三十一日。那时,外婆会把我,表姐,阿姨,妈妈们叫来一起包饺子,等到春节的晚上吃。
春节到了。孩子们都跑到商店里去买鞭炮,小伙伴们围在一起玩。玩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放在沙堆里放;有的放到水里去;还有的把鞭炮里的粉弄出来,再用火点燃,就会发出亮光。可漂亮了!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方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啊!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自己包的饺子,真是美味啊!还一边吃一边说,开心得不得了!吃完之后,男人们和朋友们搓搓麻将,小孩们和女人们在家里看看春晚,真幸福啊!其实,为的是12点的到来。就是守岁。12点时,大家都开始放鞭炮啦!天上瞬间变得亮起来,好像一个个小精灵在向你眨眼,那一双双七彩的眼睛,真令人惊叹啊!鞭炮放了之后,大家都进入梦乡了。都熟睡了。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听到元宵,我们先想到的就是舞龙灯了。那时,家家都挂上了红红的灯。这项活动,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喜欢。拿龙登场的就像一条长龙。在天空中翱翔,身上还闪着亮光。他还回来你家“游玩”,只要它经过你家,就要放鞭炮,表示欢迎。如果,他来你家“游玩”,你就要给它一个大红包。等下吉祥的预兆。
思是:你家来年可以红红火火,家庭幸福。最有意思的就是“龙头和龙尾的大战”了。好刺激啊!
元宵过后,大家都各自忙去了。大人们去工作,小孩们去上学了。
这就是我们的春节,怎么样,不错吧!你们也来介绍你们家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东北一个小乡村里,俗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白山黑水、雪花飘飘的东北老家,春节有着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过了元旦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包豆包、腌酸菜、杀年猪、买布料做新衣服等,热闹喜庆地迎接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算正式开始了,到正月十五结束。腊月二十三是家乡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都要把灶台等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生活充裕的人家还在今天宰年猪,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共庆丰收的好年景,“乱炖”、“东北杀猪菜”等特色菜肴就从此演化而来。猪肉在室外用冰雪覆盖,再浇上水,就变成了个天然的大冰箱。
腊月二十七、八,人们开始打扫卫生,贴春联,粘窗花,在院子里竖灯杆挂红灯笼,灯笼杆地下面传说是姜子牙春节时来家里送福要住的地方。
除夕这一天,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每家都会准备一年中最为丰富、象征团圆的年夜饭。由于春节处于家乡的冬季,白天短,夜里长,所以年夜饭从下午三点钟就开始了,吃饭前还要“祭祖”,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晚上十二点钟前,还要吃一顿饺子和放鞭炮辞旧迎新,大人和小孩子都不睡觉,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这天人们要互讲吉利话,给小孩和老人压岁钱。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从四面八方涌到了街头,看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内容可丰富了。大年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也是媳妇姑爷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大年初三是倒垃圾和放水的日子,除夕以来的垃圾要在晚上星星出满之后倒掉;这一天可以洗衣服和沐浴,在家乡,春节期间“三、六、九”是动水的日子。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尾声,这天晚上,同样张灯结彩,同时还有给祖坟送照明灯的习俗。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家乡的人们就开始准备种子和化肥等进行春耕备产,一年忙碌的生活又开始了。
春节快到了,街上到处都热热闹闹的,喜气洋洋的,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走在街上,到处摆满了红红的对联,挂着红红的灯笼和中国结,还有卖炮竹的,买各种吃的……才二十三就这麽热闹了。妈妈把所有的年货都买好,做好各种菜,开始准备贴对联了,爸爸做好浆 糊抹在背面,贴好。贴“福”字时都要倒着贴,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说着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我们不禁贴上了对联,还挂上了大大的中国节,窗户上海贴着两头牛。全部都是红红的,整个世界 都变红了。
在忙碌的准备中,迎来了让我期盼已久的除夕。这一天,街上行人都少了,都在家里包饺子,街上的鞭炮声震耳欲聋·连绵不断,街上唯一存留的红色就是鞭炮的红纸了,再者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 了,在下午五点,我和爸爸拿着鞭炮下楼来,爸爸点燃鞭炮,在旁边看着,我躲在楼道里,捂着耳朵。晚上,丰富的年夜饭早在餐桌上等我们了,必不可少的年夜饭有:年糕、饺子还有鱼。吃完晚饭, 我们全家挤在一起看联欢晚会,那让人陶醉的优美的舞姿,还有让人看了开怀大笑的小品、相声,和高深莫测的魔术,让人回味无穷,到晚上十二点多,我才拿着爸爸妈妈的压岁钱睡觉。
大年初一,早上八点我就醒了,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拜年,一见到爷爷奶奶,我就大声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说完就向爷爷奶奶鞠了一躬,爷爷奶奶乐呵呵的把一个大红包塞到我 手上。爸爸妈妈也拿出手机给朋友发短信拜年。
元宵节也来了,晚上,一吃汤圆。我和爸爸妈妈开车去油田看彩灯,五光十色的彩灯在夜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看完彩灯,我们又看花炮,五彩缤纷的礼花相继射向夜空,让人目不暇接,红的、黄 的、绿的……各式各样的礼花成了一道风景。
过完了一个令我难忘的年,这个年让我的寒假丰富多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方式也在变。
儿时的新年是身上的新衣、是手里的糖果、是绚烂的烟花、是热闹的鞭炮。如今,生活日益富足,我们开始在网上寻年、书中读年、低碳过年……过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总是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对岁月的感恩。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以前在村里住时,春联都贴在临街的大门上。现在搬进了楼房,春联都贴在楼道的门上。从“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到“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再到“牛舞丰收岁,鸟鸣幸福春”“国贵安定团结,家宜勤俭节约”……春联的内容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
拜年是传统民俗,也是彼此间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电话拜年、微博拜年、微信拜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通话跨越时空,让远方的游子感受回家的温暖;微信拜年穿越万里,让温暖的祝福直抵人心。手机红包、网络集福、电子年画等各式各样的贺年方式“吸粉”无数,成为热门的拜年方式。
置办年货是一种传统的过年方式,每到过年,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大伙儿都在准备年货。而如今网络购物日渐盛行,天南地北的年货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全部送到自家门口。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超市的自助网络支付,市场小商贩的“扫一扫”付款,还有各种电商平台的送货上门,购置年货已不再是一家老小齐上阵,而是在方寸之间就能轻松搞定,这便是中国科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
春节里,空气中的鞭炮味淡了,满地红泥炮灰的景象少见了,城市空气质量自然逐渐好起来。蓝天白云正在回归,注重环保的绿色春节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这些变化,映照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会回味无穷。
春节,是一场举国的庆典。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期盼了一整年的节日,是最难忘的节日。不管是亲朋满座、万家灯火,还是独守空城、远隔天涯,我们愿意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筹备年的味道,只为那一个温暖的相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与精彩,也越来越珍惜这份平淡而深远的幸福。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欢度春节,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春节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日子,每一个在外面打工的,做生意的人,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都要回来过年。
今天,我早早的起床,穿好我妈妈给我买给我的新衣服,出去看见他们都在忙里忙外,我坐在沙发上,看着他们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都要被他们弄晕。我站起来看见奶奶她在包饺子,我也很空,就走过去说:“奶奶,我来帮你吧,反正我也很空。”奶奶一脸惊呆说:“你会吗?”我看了看说:“怎么不会,不就包个饺子吗?不难吧。”奶奶笑眯眯地说:“你试试吧。”
我先拿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上,在拿了一个小小的调羹,弄了一点菜,放在饺子皮上,再把它中间捏紧,再把两边往里捏,它的样子就像一艘小船,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骄傲地拿给奶奶看。奶奶看了看说:“包的还可以,就是菜可以包多一点,这样更好看。”我想了想,就回去继续开始我的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家里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手上拿着各不相同的礼物,有说有笑。看见我在包水饺说:“你们的女儿长这么大了,都知道在这帮忙了。”“是呀是呀,她包的饺子多好看呀。”我笑了笑很不要脸的接了一句:“那是,这我可是第一次包的。”“哈哈哈哈”他们被我逗笑了。
我一个比一个包的好,包的快。现在所有的饺子包好了,我抢着去烧。我回忆了一下,我之前好像看见奶奶烧过水饺,我凭着我的记性开始烧水饺了。我先把高压锅拿出了,打开煤气,我从柜子了拿出热水瓶,倒进一半少一点,等了一下,说就沸腾了,我把水饺倒进去,它们像小孩一样在滑滑梯。我盖紧盖子,准备计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这个高压锅发出了声音,它就像火车到站了一样,我开始计时了,我问奶奶:“奶奶,我们要冲水吗?”“不用。”我把我的杰作给他们端过去。
他们吃了拍手叫好,我很骄傲,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饭,没想到做的出乎意外。我爸爸他给我泼了一身冷水说:“不就是做了水饺,至于这样吗?”我哼了一声。
在餐桌上,我们真的就是一家人,我们有说有笑。团圆的时候真的不一样。
过年这种味道是一种幸福,传承,思念。时间老人也会把这种味道记载在欢声笑语里,沉淀在岁月里,传承在祝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