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廖俊波》根据廖俊波书记真实撼动的事迹进行了加工改编,以记者探寻廖俊波 “樵夫”的微信名由来、廖俊波生前在南平政和脱贫攻坚为民解忧的光彩睿智的工作经历,两条故事线索交叉的平行蒙太奇艺术手法,将主人公廖俊波的大爱、永远的微笑及他的初心和坚守,生动地还原了真实质感和朴实情感,亲情化的叙事视角一改以往说教式窠臼,人性探索超越以往主旋律电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樵夫·廖俊波》,这是一部向建国70周年献礼的影片、一部弘扬主旋律的影片、一部弘扬人们公仆的影片。说实话,这种类型影片的要想拍得好看很不容易,拍的高大全了,容易不接地气。拍的太商业了,容易流俗,弘扬的价值观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但,《樵夫·廖俊波》这部影片却将两者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在好看中传达了价值观。
廖俊波,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并不熟悉。然而对于广大党员来说,却是学习的楷模。
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及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曾被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接见,并在其因公殉职后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这样一个人物,该如何体现,让普通观众也能够爱看、喜欢看,并能够领会和学习,确实是巨大的挑战。
本片的导演,是获得了很多奖项的、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中坚人物——宁敬武。他擅长发现普通人物的闪光点,并用独特的电影视角讲故事。
为了让这部影片好看,宁敬武在创作手法上进行了三个突破,打破了以往此类型影片普遍存在的缺乏地气、官腔等模式。首先,其在叙事上摆脱了过去的模式化;其次,电影的语言真实、细节真实,纪实采写和高度的写意浓缩成一个点;再次,挖掘传统文化深层的东西,追本溯源,找到文化的根,了解在闽北这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主人公。
具体反映在影片中,就是电影不落俗套的以廖俊波生前微信名“樵夫”作为线索,从工作和家庭两个方面还原他的真实经历。镜头中融入了廖俊波生前工作过的邵武市、政和县和南平市的城市掠影,因此电影的视角不仅仅关注廖俊波的工作履历和成长史,还涵盖了他留下的地方记忆。
同时,影片还以记者的视角和廖俊波生前在邵武拿口镇、政和县和武夷新区脱贫攻坚、为民解忧的工作经历两条并行的线索展开叙事,以平行蒙太奇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主人公的初心和坚守,生动还原了这位时代楷模的真实质感和朴实情感。亲情化的叙事视角一改以往说教式,人性的探索也超越了以往主旋律电影。既有电影纪实风格,又有传记片的饱满人物,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故事魅力。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至少发生了一个转变。
廖俊波曾说过“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赚钱的事情群众干,不赚钱的事政府干”。这样的话我原来觉得就是口号而已,但现在我认为这正是一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具有实干精神的、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
通过此片,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官员的辛苦和付出。一个干劲十足、青春洋溢的年轻小伙儿,不多年就变成了一个勇挑重担、睡眠不足的憔悴大叔。过度的操劳让他在车上睡着,对于即将而来的夺命车祸没有任何防备,最终因公殉职。
由此我还想到了去年11月网络上火的一位80后官员李忠凯。他火的原因是因为照片中的他头发花白,看起来岁数已然不小,由此引发了众多网友对其年龄的质疑。但最终证实照片是真实的,是工作的辛劳使其过早的头发花白和苍老。
事实上,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像廖俊波、李忠凯这样的党员干部,正是他们的付出和辛劳为我们老百姓撑起一片发展、祥和的天。
在此衷心的希望他们,别太累了,注意身体,我们理解你们!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南平市委书记、常务副市长,曾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在2017年3月18日工作途中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8岁。廖俊波是一位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体现了忠诚、实干、务实、担当、廉洁的优秀品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为这样一位真实的干部人物制作传记电影,很容易成为罗列功绩、辉光耀眼的模式化作品,会把真实的人物捧得高高在上,就像相框里塑封后面难以触及到的神一般的存在。而电影《樵夫·廖俊波》并没有这样,早已离开工作岗位的那个人依然真实,一样可信,从而可亲,电影好看。
即便是电影,在角色身上要有平凡人的影子,让观众产生同理心,才会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从情感上接受。即便是人物传记电影,更不能完全脱离真实的事实素材基础,成为宣传工作的工具,让观众觉得脱离实际而失去对人物和事迹的怀疑。不可信的样本太多,于用影视作品宣传先进人物的初衷南辕北辙。
不管多么优秀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优秀,也是普通人在真实的点滴中散发传播出的闪光。他也会有七情六欲,也会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真正让人觉得优秀,甚至高山仰止的,恰恰是在平凡环境中的点滴,在面对大是大非时的决策,是不是能够做到常人所不能。优秀人物给我们带来感动,就是在平凡中和我们相亲相近,但做到了常人所不能。
电影《樵夫·廖俊波》就是用这样的手法,忠实的记录了一份平凡,但也带来了真实的感动。
优秀人物起点于平凡,在电影《樵夫·廖俊波》里,面临大学分配阶段的廖俊波还是非常普通的年轻人。在90年代初期,上完大学、学校安排工作,就是很多亿万学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但为了能够和女朋友的工作单位近一点,青年廖俊波婉拒了组织上的安排,成为大山里一所学校的老师。每天要骑上三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山路,在山村里辗转,只是为了和恋人更为亲近。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对最挚爱的恋人没有真实的情感,怎么会对更多的普通百姓有真实的情感?电影《樵夫·廖俊波》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感开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心有爱的人物。为优秀的人物树碑立传,总不能让他成为高高在上的摆脱世俗的神人般的存在。他依然首先是个人。为爱情而冲动,哪一个年轻人没做过?他和我们一样,这样的设置才会让我们有亲近感。不仅如此,廖俊波为官多年后,还在为买房发愁。当老父亲拿着积攒的退休金雪中送炭时,廖俊波难掩愧疚落泪,不忍但还是收下了老父亲的辛劳血汗。这种为难,只有真实的我们才能感受到。
通过这样贴近青年人心理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手法,让电影《樵夫·廖俊波》从电影一开始就使人产生共鸣,没有建立起疏离感,也让这部电影炯别于大多数国产人物传记电影。
门风、祖训、家教,是影响一个人个人品质的家庭因素。拥有良好家风的小家,才会为国之大家培养出有优秀品质的栋梁。在电影《樵夫·廖俊波》里,一直在廖俊波耳边谆谆教诲的就是他的父亲。正是这样一个老派的甚或古旧的老先生角色,在潜移默化中,让廖俊波成为一个正直、实干、担当、清廉的人。
在电影《樵夫·廖俊波》里的老父亲这个人物也相当真实,从而丰满。骨子里有儿子当官光耀门庭的朴素虚荣,这是老旧人物所不能避免的。看到儿子当官了,那种抑制不住的自豪,又板着作为一家之长的面孔很淡定的表情,真的让人忍俊不禁。而接下来扮作路人调查乡亲们对这个当官的民意,在收到乡亲们对这个当官的褒奖时,开心的样子真是让人捧腹。
随着儿子的升迁,这样一个老父亲深入民间对儿子执政的背调从未间断过。这样的热心,直到被媒体记者怀疑是不是来抢饭碗的同行,或是哪家高层微服私访,老爷子慌乱走开,连称“我也是自媒体码字的”,让人笑中有泪。
有这样的老父亲,在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考察着儿子在民间的官风和口碑,有着怎么样的深意?儿子是我们家的儿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老父才是真正的光耀门庭。家风正直,才会培养出为官清正的子孙。老爷子每次为廖俊波送过来的君子兰,正是这种在正直家庭门风中代代相传的价值精髓。
优秀的人物,自有其成长的优秀的土壤。电影《樵夫·廖俊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秀的干部光辉的一生,但却是用一条非常朴实的方法来旁注,来为这部传记做了另一种角度的记录。优秀的家庭价值观,培养出来了优秀的青年,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的道路上,廖俊波又有着自己的忠诚和实干,他又是怎样从一名优秀的有情有义的青年,成为优秀的领导干部的呢?
2019《樵夫廖俊波》观看心得
今年新中国将迎来七十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应感激那些为国家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劳动者,也应缅怀那些在岗位上因公殉职的英雄楷模。他们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在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
生前担任福建省南平市常务副市长的廖俊波,曾长期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任职期间,他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带领全县人民,将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老区贫困县,带到了全省中游水平,创造了一桩桩奇迹,书写了一段段佳话。优秀传记电影《樵夫廖俊波》,正是以以廖俊波事迹为蓝本的。
影片聘请了《霸王别姬》编剧卢苇担任剧本顾问,著名导演宁敬武执导,两位资深戏骨郭广平和陶红领衔主演,王双琥、魏小军、刘浩闻、洪浚嘉和戴卓凝联袂出演。
《樵夫廖俊波》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属于主旋律影片却毫不说教,并适当借鉴商业大片的表现手法,注重悬念的构建与伏笔的埋设。开篇不断变化的倒计时数字,提醒着我们生活的无常与生命的富贵。
随后,影片采取了倒叙形式,以年轻记者罗闽昊(洪浚嘉饰)为廖俊波创作特稿为线索,将与廖书记有关的见证者串联起来,并巧妙运用交叉剪辑手法,将主人公的生前与身后事情对比呈现,产生出足够的戏剧张力,吸引着观众一路前行。
《樵夫廖俊波》还营造了一个重要悬念,为什么廖俊波要将自己的微信取名为“樵夫”?随着罗闽昊见到一个个当事人,了解一桩桩事迹,这个答案也一点点清晰起来,最终水落石出。影片在最催泪的戏份中戛然而止,留给观的感动与震撼却是长久的。
廖俊波(郭广平饰)读大学的年代,公务员考试并未普及,他起初并不想从政,但却有着一种认准方向就不回头的执着。为了毕业后能和女友林莉(陶红饰)在一起,他放弃了学校看似更理想的安排;为了帮助拿口镇百姓度过洪灾后的难关,他毅然挑起镇长重任;为了证明政和县不会永远落后,他带领全县人民大奋力直追;为了让南平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市民造福,他更是妙招频出……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把奉献挂在嘴上,有人却把奉献当成一种本能。“我廖俊波,能不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干出一番事业,为这个世界多做点事”,这是他多年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能到现场就不到会场”,是他的一贯处事原则;而“一个疯子带领一群疯狂玩命”,是他工作方式的真实写照。
影片以大量真实细腻的镜头,将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廖俊波形象展现在大银幕上,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洪水来袭,他带领干部群众抢险抗灾;山火肆虐,他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扑救;为了建设开发区,他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儿,以单位为家;为了引进网商人才,他不惜开罪自己的故交好友。
廖俊波并非名校出身,又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工作,但理念却一点也不落后。他紧密关注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动向,探索将新经济特别是物联网引进南平;工作之余大量阅读各类科技著作,让自己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心态。苦干加巧干,显然比只会吃苦要走得更远一些,也会赢得更多人的真心欣赏与尊重。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廖俊波并非官迷,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更不是那种没有情调,不尊重女性,不理解妻子的直男癌。
年轻时,他可以骑车几十里去看女友;人到中年,他也会在深夜迎候旅游归来的妻女,会为她们准备礼物,并向爱人承诺“欠你的你都记在账上,等我退休后还总账”。他对女儿廖子琪(戴卓凝饰)的学业,也是寄予了满腔希望。这样的丈夫,怎能不令妻子理解和珍惜,让女儿景仰和自豪呢?
但是,如果说廖俊波在这个世界还上有亏欠的人,那一定是他的妻子林莉。即使丈夫成为了常务副市长,她依然只是普通的中学教师,还住在普通的居民楼里,自己买菜做饭,还要用单薄的肩膀支撑起家庭,照顾老小。
如果林莉不是廖副市长的妻子,很可能会发展得更好,但她愿意为这份爱牺牲,愿意支持丈夫的事业。这位英雄背后的伟大女性,同样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而他们两人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相知相守,更让无数人深深羡慕。
高分剧《大明王朝1566》中,郭广平饰演裕王朱载垕,即嘉靖的三子,老成沉稳中略带暴躁,与一帮戏骨互飙演技,给人留下了很深印象。而以《生活秀》《风云》成名的陶红,也是无数人心目中完美女性的代名词。
不得不说,主创团队选择这两位表演功力扎实,角色拿捏准确的实力明星,确实是眼光精准。郭广平演活了廖俊波的坚韧执著、锐意进取,陶红把林莉秀外慧中、知性优雅的气质塑造得相当传神。两位年轻演员洪浚嘉和戴卓凝也有不俗表现,特别是那场母女相拥的戏份,足以把无数人当场看哭。
炎热的夏季已然过去,但电影院的火爆却一如往昔。在一众商业大片之外,《樵夫廖俊波》恰如一杯清新的政和白茶,沁人心脾,催人思考,让人落泪。能带给观众长久感动的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我们为什么喜欢电影?电影是一台造梦机器,因为在电影里我们可以见到或者实现现实中不能达成的事情。电影又是一台记录的仪器,通过电影,我们同样可以去了解去知道一些人或事儿,帮我们留下回忆,帮我们记下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今天看了《樵夫·廖俊波》这部传记电影,实为感慨,动人的何止电影,其背后的真实发生的故事更是为人感慨万千。
《樵夫·廖俊波》是由宁敬武执导,郭广平、陶红、戴卓凝等人主演的人物传记电影。影片根据廖俊波书记感人至深的真实事迹加工改编而来,讲述了廖俊波同志的一生。该片既有电影纪实风格,又有传记片的饱满人物,毫无刻意煽情却让人走着铭刻于心的感动,可谓是有着十足的人物故事魅力。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廖俊波书记,中共党员,生前担任南平市委、常务副市长兼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廖书记用他的一生来佐证了这几句话,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并凭借着他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和先进的事迹当选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当然电影里面展现出来的,仅仅是他一生的冰山一角,尤其记得影片中廖书记与女儿的一句对话。“爸爸你是这里最大的人吗?”他平静地回答“不是的,我是这里最小的人,我为这里的每一个人服务”。简简单单的一句日常言语便足以表达出廖书记的真正内心,这不仅是他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他为人处世的习惯日常,无不让人油然而生一股敬畏之情。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影片没有刻意煽情,反而是近乎平静的展现廖书记的日常工作。而且对于廖书记工作日常的展现方式也是颇为新颖,看完整部影片大多数人的第一感受一定会是“原来政府部门的工作是这样的”。想想当下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分内工作我们多少都会有一些了解,而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生活,想必很少人会去主动了解。看完这部电影你一定会被其惊讶到,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朋友圈或者微博看到类似“我太南了”的词汇,而对比我们,他们的日常只能是更“南”,更为辛苦,譬如在一场脱贫攻坚战中,在有着自己本来的头衔上,他们还会有更多的角色,城市建设工程师、业务洽谈员、又像公司老总,甚至又是最基本的劳动者,带领着一个公司崛起,带领着一方人员致富,可以说是哪里需要哪里搬,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外,还承担着更大的责任,甚是感慨。
《樵夫·廖俊波》以较为平静方式展现出了廖书记的一生,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属于他的工作生活,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其实这也是每一个优秀中共党员的日常,他们将热血洒向了每一片我们生活的地方,他们的这份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且同时也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积极乐观的面向未来。推荐观看《樵夫·廖俊波》。
事先并没听说过福建南平市副市长廖俊波的事迹,看到《樵夫·廖俊波》这个片名,万万想不到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关于这种“先进人物”的故事我从小到大看得太多,廖俊波的成就自然也不必多言,他带领无数老百姓脱贫致富,最后不幸因公殉职,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自称为“樵夫”,着实是第一次见。
电影显然也放弃了同类题材里“高大全”式表达,只是通过一个记者探访追忆的视角,抽丝剥茧般,慢慢揭开“樵夫”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在小城镇长大的人都不会对这样的故事陌生,廖俊波本是一名出身于普通家庭的中学老师,在被调去当乡镇干部的前夕,特意跑来告诉同为教师的伴侣,问她有没有听过“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充满人情味的细节令我印象深刻。整个电影一下子从“歌颂楷模”轻轻降落下来,变为一部小镇青年的奋斗史。
后来的廖俊波,成了为领导熬夜写材料的“小廖”,成了年纪轻轻的镇长,成了一呼百应的副市长……但在骨子里,他还只把自己当一个“樵夫”。
那么,到底“樵夫”是什么意思呢?
片中有一段廖俊波与女儿的对话很耐人寻味,女儿问他:“爸爸,你是全镇最大的人吗?”
这是小孩子常常有的疑问,似乎官员在他们眼里就是比普通百姓更“大”的人,职级再往上就越来越“大”。
而廖俊波却含笑否定道:“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
表面看来,这也许是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做官就是做人民公仆嘛——大家都明白;可是私底下又有多少人真的相信呢?
要知道,有很多男人在外面就算混得不如意,也至少能在家里关起门来做皇帝。但廖俊波连在自己女儿面前都可以放低姿态,强调自己是一个“最小”的人,这胸襟绝不一般,同时也足以证明,廖俊波首先是个小家庭里称职的丈夫和父亲,然后才是外面的好官。
亲情的桥段总是最打动人的,电影很少直接描绘廖俊波如何如何关爱群众,如何舍己为人,反而着重展示他在家庭的日常,比如和妻子屡屡讨论到《射雕英雄传》,廖俊波向来以郭靖自比——笨拙、不聪明,不那么会为自己的利益考量,却独具一股子豪气冲天的爱国情怀,是金庸笔下最受读者欢迎的角色之一。
他不是一出生就成为大侠的,他身上有我们熟悉的中国传统男人的许多特质,从毛头小子到一代豪杰,郭靖一路上勤勤恳恳,摸爬滚打,历经磨难才成长起来,摇身一变为江湖之中最理想的模范式人物,他所具备的种.种优良品德都是有迹可循的,他的人生符合我们普通中国人对于伟大侠士成长进程的所有想象。
《樵夫·廖俊波》同样是生动记录下了一个平凡人变成“时代楷模”的成长历程,有著名编剧芦苇把关剧本创作,以一个个真实的细节让人相信,廖俊波正是当下社会的所有天时地利人和集合之下能养育出的最好的人,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希望。
电影没有平铺直叙列数廖俊波的光辉事迹,而是以情感线索为轨迹,层层递进地烘托出人物的不同侧面;在故事的尾声,廖俊波立于窗前,面对着生前的最后一场大雨,并不知道前方要来临的是什么,他年轻时就险些丧命于巨石之下,他一直都是把自己的安危往后放的,他只知道他有个会要去开,他还有一些事可以为市民们做……
这时画面里浮现出童年的廖俊波,他是年轻的樵夫,单薄的身体背着一筐柴,从绿水青山中走出来,原来樵夫正是他的初心,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变;他的肉体可以离开,可他的精神不朽,因为樵夫的精神就是永远薪火相传,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