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里有:元,为始;宵,为夜。元宵,意为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自这一夜起,月移西去,春回大地。火树银花,香车宝马。灯火阑珊处,眉间心上人。元宵节有哪些习俗?一起看看吧。
01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虽然食品不同,但是寓意都是一样的。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比团圆更重要的事了。
万家灯火,月色婵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圆滚滚的元宵(汤圆)。
祝愿一年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02
闹花灯
元宵节又叫灯节。在这天家家户户、街头巷尾都要挂上彩灯。
灯,和佛家有关。传说佛祖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显出神通,降伏神魔。
人们张灯供佛祖,愿新的一年,点亮彩灯,祛除黑暗,点亮心灯,驱除烦恼。
03
猜灯谜
除了放花灯,还有猜灯谜。人们把写好的谜题贴在彩灯上,供人猜谜。
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迎合了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愿新的一年智慧与勤劳并存,生活美好,未来可期!
04
舞狮子
舞狮习俗源于三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元宵节和除夕不同,除夕安静守岁,元宵则突出一个“闹”字。
在过去,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在这天,人们不用顾忌,在户外扎堆狂欢。
第二天之后,一切又归于平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人性需要平淡,也需要紧张,适度的狂欢也不是什么坏事。
希望新的一年,该闹的时候狂欢,该静的时候沉思,一张一弛,长长久久!
据资料记载以及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而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往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1、据说汉武帝时期,皇宫中有一名叫“元宵”的宫女,因长期在宫中而没法与家中父母相见,日夜思念家人,整日悲痛不已。这时有一位大臣东方朔,了解到这个事情,知道详情之后很是同情,于是决定希望能帮她。东方朔对汉武帝说,玉皇大帝计划派火神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火烧长安,如果要逃过这个劫难,就需由一位叫“元宵”的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一些汤圆,因为火神喜欢吃,并且还要求长安城内的全体臣民,张灯结彩供奉火神。汉武帝听闻后大喜,准奏!在东方朔的帮助下,这位元宵姑娘如愿见到了家人。从那以后,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同时那天要吃元宵的习俗也被流传了下来。
2、传闻春秋战国时期,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楚昭王经过长江,看到了一些漂浮的食物在江面,还是一种带馅的白色甜食。于是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曰,此食物外白内红乃复兴之兆头。楚昭王听闻后大喜,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便命臣民仿制这种食物来吃,从此以后,便有了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