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12-08 10:56:08 由 moonismissign 分享 浏览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有什么

夜里起风夜里住,五更起风刮倒树,三月里来是清明,一场雨来一场风,清爽的天气十分惬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供大家参考。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或早一天,或晚一天,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时节,气候逐渐转暖,冰雪消融、草木青青。《逸周书》中说:“清明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就准确地概括了这一时期的气象特征。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惟一的既作为节气,又作为节日的节令,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明作为节气,则单纯反映物候的变化和时令的顺序;而作为节日,则包括一定的风俗活动和一定的纪念意义。

古时,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在一起的。寒食节在冬至后105日,亦称“禁火节”、“禁烟节”、“冷节”。这无疑说明了其节俗活动是以禁忌为基础的。那么,禁忌由何而来呢?据说此禁忌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忠臣介之推的。

2600多年前,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出逃流亡列国,介子推随其流亡。一次路过卫国,重耳被人追击,逃到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饿累交加。介子推背过重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成肉汤进献给重耳。重耳饥不择食,狼吞虎咽而享之。后得知实情,很是感动,表示即位后,一定重赏介之推。16年后,重耳回国为晋文公,遍封群臣,却偏偏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不慕名利,遂与母亲隐居于故乡绵山(今山西介休县)。群臣有对此不满者,在晋文公的门上挂了封信,信中写道:“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走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反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晋文公见到此信,猛然想起了介子推,遂派人去请介子推出山,子推不从,晋文公便纵火焚山,意欲逼其出来。不想,介子推有自己的想法,与母亲被焚而死。晋文公悔恨不已,遂葬其尸于绵山,改山名为介山,并下令介子推亡日全国禁火寒食(即冷食)。这大概就是“寒食节”禁火的由来。最初禁火时间为一个月,以致出现如《后汉书·周举传》中所记“老小不堪,岁多死者”的情形。东汉末,曹操占领并州后,特发布《明罚令》(也称《禁绝火令》),令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等地不得寒食,若有犯者,家长服刑半年,主吏服刑百日,令长夺其一月俸禄。寒食风俗才稍有改变,渐从一月减为7天、3天、1天。以后,介子推被民间尊奉为神,寒食也由规定变为习俗。

清明节气为何要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恒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

荡秋千,最初主要是一种女子的游戏,起源很早,南北朝时就已流行,唐代以来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所以,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

古代寒食节很隆重,且游戏颇多,荡秋千是个流传很广泛的内容。为啥寒食节荡秋千呢?有一说是让义士介子推的灵魂坐着秋千上天,但查无实据,只是传说而已。唐朝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中载:“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只能以此说明秋千和寒食节的联系。后来秋千成为宫内嫔妃喜爱的游戏。历代皇帝之所以都喜欢秋千,是因为秋千含“千秋”之意,意味着江山可千秋永固。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词曾描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后来荡秋千不限于女子,成为男女皆宜的游戏。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秋千荡得越高,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得越好。于是,女子们便都放下矜持,兴高采烈地荡秋千。除此之外,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男子们在帮忙推、送秋千时,容易获得女子的好感。因此,这个过程也为年轻男女交往创造了好机会。

荡秋千流传至今,仍受人们的喜爱。寒冬一过,人们换上春装,架起秋千,在空中飘来荡去,翩翩若飞,可以舒展心情,开阔视野,平衡身心,增大胆量,忘却烦恼。“无风一上秋千架,小姝身材比燕轻”,荡秋千对于妇女尤其适合,传统医学认为女子多郁症,荡秋千是非药物解郁的好方法。时至今日,在儿童公园、儿童乐园里还专设有“秋千”,供孩子们玩耍。

清明节的扫墓的原因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_年5月20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相关文章:

★ 节气清明的传统风俗

★ 清明节气的由来和传统

★ 小学清明节国旗下讲话

★ 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精选5篇

★ 2023号召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倡议书精选5篇

★ 2023清明习俗介绍

★ 中国二十四节气夏至的介绍_24节气夏至是指什么

★ 2023学校清明节放假通知模板

★ 二十四节气立夏的意思资料介绍简短

★ 《科学阅读 科技发展历程1》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苏教201

观看视频教程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