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军战史关羽抗美援朝战争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共进行过五次战役,中国是出于正义之感,出于对自己国家领土的维护,做出了最感人的举动,打响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在中国抗美援朝的战役中,有着这么一段未公开的第六次战役值得我们探讨:
1951年夏季、秋季防御作战,从几个方面看,都应当是战役级别的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目前,我军战史关羽抗美援朝战争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在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共进行过五次战役,中国是出于正义之感,出于对自己国家领土的维护,做出了最感人的举动,打响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在中国抗美援朝的战役中,有着这么一段未公开的第六次战役值得我们探讨:
1951年夏季、秋季防御作战,从几个方面看,都应当是战役级别的交战,甚至可以认为是第五次战役后的双方第二次战略决战。
从交战地域看,战场从东到西沿三八线展开,横贯朝鲜半岛;从双方动用兵力看,联合国军动用了14个师,中朝军队动用了人民军3个军团、志愿军6个军。双方动用的兵力,非常接近第四次战役的水平。从交战的损失看,更应当是战役级别的损失。中朝方面称,联合国军损失16万人,推进了2-9公里;美国方面称,消灭共产党军队23万多人。就双方宣称的歼敌数字看,也是大大超过了前五次战役。从交战的结果看,1951年之后,双方战线基本稳定,奠定了停战谈判的基础。
如果说,上甘岭战役可以称为“战役”的话,1951年夏秋季的战斗没有理由不称为“战役”。但是我国军史没有给以“战役”的定性,我认为,由于是联合国军主动发起的全线进攻,我军基本上全线处于守势,只是在防御间隙穿插了战术反击,因此,不愿意过分渲染。
其实也完全没必要计较什么先后手。从实际效果看,1951年夏秋季的战斗无疑也中朝军队的大胜。
从美国和西方的相关资料看,1951年夏秋季之前的战斗记载的非常详细,其后就开始模糊了,1952年之后的战斗,根本就不提了。比如,李奇微的《朝鲜战争》,对于这一时期的交战只提到了“血岭”和“伤心岭”,其他书籍中的记载也是大致如此。这实际反映了自那以后,联合国军再次陷入了被动。如果说第五次战役是双方战场态势的转折点,那么,1951年夏秋季战斗可以认为的实力消长的又一个分水岭。
关于中朝方面的歼敌数字,笔者起初也是不太相信,后来看到美国人撰写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介绍,“据统计,这一时期,特别是9、10月两个月内,联合国军共有6万人伤亡,其中美国人占2.2万人以上。”我才开始相信。书中还记载了几个美国师的损失,美2师3700人,骑1师2900人,“第3师于9月28日至10月6日期间,在铁原正西三角地带的血战中也付出了死伤500多人的代价,只拿下几个小山包”,就这些伤亡数字看,要比前几次战役中美国承认的损失大的多。
可见这期间联合国军的损失的确是非常大,月平均2-3万人,4个月下来应当在10万(毙伤俘)上下是没问题的。
至于中朝方面的损失,美国方面宣称23万有点离谱,这相当于中国志愿军6、7个军!
更新时间:2013-12-06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