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在佛教的含义中是指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的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以“八正道”的修学为主,无论是过出家生活的人,还是过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任何一个发心修习的人,都能从这些平实的修习中逐渐体会到极有意义、极具价值的觉悟真理。
佛教的慈心超越了一般人心中的“慈爱”的范畴,是一种冲破所有界限的善意、怜悯、随喜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禅修在佛教的含义中是指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的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以“八正道”的修学为主,无论是过出家生活的人,还是过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任何一个发心修习的人,都能从这些平实的修习中逐渐体会到极有意义、极具价值的觉悟真理。
佛教的慈心超越了一般人心中的“慈爱”的范畴,是一种冲破所有界限的善意、怜悯、随喜和平静。能消除自己与他人之间的隔膜;消除亲疏、敌我之间的隔膜;消除阶级、种族和宗教的隔膜;甚至于消除了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隔膜,把慈心无限量的扩散出去。
慈心是化解嗔恚的最有效的力量,能舒缓所有心灵上和身体上的逼迫,带给我们向善、向解脱的推动力。培育慈心并不是为了支配他人、求取他人的回报,培育慈心的目的只是为了个人内心的净化和利益他人。因为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慈心的时候,他的身、口、意三业都会流露出来:他不需要刻意的造作,自然能做出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乃至有益于所有众生的行为;同样,他也不需要刻意的约束自己,自然而然不会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乃至伤害任何众生的行为。同时,所有与慈心修行者接触过的众生,能感受到对他们所散发出的善意,从而安稳、融洽地相处在一起。
佛陀说过经常修习慈心的人会得到以下效果:睡时安宁;醒时安宁;不造恶梦;为人所爱敬;为非人所爱敬;受诸天守护;不遭遇火烧、毒害和刀伤;易于入定;面貌安详;临终时不昏乱;若未能达到最高的解脱,可投生梵天等十一种利益。更可以得到:自己快乐、他人快乐、现生快乐、来生也快乐。
慈心禅修的方法:
修习慈心禅可以依照经中所教授的方法来修习:
1、慈(悲喜舍)散发向自己,使自己整个人的身心都弥漫着慈心。
2、将慈心向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散发出去,使自己的内心持续向内(自己的身心)向外(所有众生以及所有事物)都弥漫着慈心。
《清净道论》中的方法是:
1、用善良的心愿带出慈心。如:愿自己及众生身心健康快乐;愿自己及众生身心经常保持宁静和谐;愿自己及众生远离危险;愿自己及众生得到解脱自在等善愿。
2、将慈心依次散发:向自己;向自己所喜欢的人;向自己所不喜欢的人;向所有一切众生。
这样做能培育对人的宽恕,扩展自己的胸襟,解除自己的心结,给自己的心灵和身体都带来健康。
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自己和他人,参与义工服务、布施助人、感恩图报、努力完成家庭和社会责任等等,这也是修习慈心禅的一种方式——生活禅。
禅修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姿势,行住坐卧之中都可以用作禅修。坐姿是最主要的禅修姿势,但是若坐禅太久或遇到较大的昏沈,应当转换姿势来消除疲劳,从而继续禅修。在身体十分疲劳而内心又想禅修时,可让身体躺卧下来,保持正念来做卧式禅修。禅修还会因为姿势的转换而被打断,因为禅修的重点在于正念的持续,所以,只要正念的持续,就是禅修的继续。当我们阅读《阿含经》时,经常可以看到佛陀和其它比丘在“露地经行”——在空旷的地方行禅。经行就是行禅,当中也包括站禅在内。可见原始佛教所采用的禅修方法并不是长时间坐着不动的方式,而是因身心的自然条件来作出适当调节的禅修方法。
行禅就是以步行的姿势来作禅修,可根据当时的环境而采用直线来回或环形来回的方式:直线来回是沿着一条长而直的道路,十米左右最好,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当走到路尽头时转身回来继续禅修。感觉劳累时,可在道路的一端站立停留休息,然后继续进行禅修。环形来回是沿着一个直径大的圆形道路从容步行,方法同直线道路禅修。
行禅时双眼张开,目视前下方。双手自然放在胸前,调节好身体的平稳自然。内心安住在步行动作之中,对自己每个动作都尽量保持清楚觉知。自己一个人禅修时步行速度可快慢随意;集体禅修时,要与前面同修保持适当距离,不太近,也不太远。
更新时间:2013-12-16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