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小结 专题一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高中化学必修2小结 专题一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一 、化学键: 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 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 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 三、氢键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 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2、H2O) 2,共价单质(H2、O2、S、I2、P4) 3,稀有气体(He、Ne)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 :第一单元 一、反应速率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 :第二单元 一、热量变化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二 :第三单元 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 Fe和C→正极:2H2O+O2+4e—====4OH—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2,常见化学电源 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 负极: 正极: 三、电能→化学能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 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更新时间:2016-03-26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