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心理学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连榕教授认为,考生在考试前出现焦虑现象,有些紧张、不安、着急,乃人之常情。适度紧张会促进考生的积极性思维,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可保持适度紧张
面对高考,考生总会有些紧张,如紧张过度,就会出现心烦气躁、情绪不稳、精神萎靡不振等不良反应。“不可能一点都不紧张,也不能紧张过度,保持适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福建省心理学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连榕教授认为,考生在考试前出现焦虑现象,有些紧张、不安、着急,乃人之常情。适度紧张会促进考生的积极性思维,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可保持适度紧张
面对高考,考生总会有些紧张,如紧张过度,就会出现心烦气躁、情绪不稳、精神萎靡不振等不良反应。“不可能一点都不紧张,也不能紧张过度,保持适度紧张最好。”连教授说,没有压力的人学习效率也为零,而压力过大又会使心理负担过重,最好的状态是保持适度紧张,张弛有度。
连榕教授分析认为,考场发挥好,离不开考试技巧和心理情绪。其中,后者最为关键,考试时记忆与思维这两个最为核心的能力都与心理情绪息息相关。积极的心理情绪,往往能唤起考生更多的回忆线索,帮助考生更好地回忆起知识。此外,积极的情绪,能帮助考生正确理解题意,并进行正确判断。
连榕教授说,紧张的常见原因是考生对知识把握不牢,缺乏自信,对考试结果过于担忧;家长期望、要求过高,使考生心理负荷过重;生活中其他情绪干扰考生复习;考生以往不良体验未得到合理解决,在紧张复习中的不良反应重现等等。有些考生成绩很优秀但依然过度紧张,是因为对自己的定位出现偏差,对省内学校不感兴趣,只想考清华、北大,而且还要考最好的系。
家长要当好“后勤部长”
连榕认为,帮助考生度过考前特殊时期,需要考生、家长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
许多家长为了陪护孩子高考,衣食住行全程跟随、寸步不离。连榕告诉记者,这些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会增加考生的紧张、不适情绪,而且会使考生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如果考生平时基础不错,临考心理比较轻松的话,家长就没有必要将考生“包围”得太紧。
家长应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压力。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要让孩子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精神状态影响极大,有的家长在孩子考前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出“一级战备”状态的气氛,其实,这样做反而给孩子造成一种压抑、烦闷的心态。家长可以用鼓励性的语言去安慰孩子焦躁的心,如“你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连榕最后告诫考生,高考是个特殊时期,也是每一个学子的必经之路,但不必过于看重,“非重点大学不读”,也不必过于偏激,高呼“高考无用”,干脆弃考。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像参加平时模拟考试一样,高考只是考生们参加过的无数次普通考试中的一次。
更新时间:2011-11-11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