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子的人生經歷和人格魅力說起,就論語中的為人修身勵志為政等概念進行集中闡釋和現代解讀。強調,志——明確目標,學——汲取知識,習——消化知識,為政——學以致用。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為政以德,學而優則仕。今天分享的國學視頻教程,是由金海峰教授主講的《论语内修外用 · 四书精要 · 论孟篇》。金海峰是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從孔子的人生經歷和人格魅力說起,就論語中的為人修身勵志為政等概念進行集中闡釋和現代解讀。強調,志——明確目標,學——汲取知識,習——消化知識,為政——學以致用。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為政以德,學而優則仕。今天分享的國學視頻教程,是由金海峰教授主講的《论语内修外用 · 四书精要 · 论孟篇》。金海峰是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星火编辑也借此篇幅,跟金海峰教授一起,就论语其中的一章进行探讨。
经: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礼法、礼节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和谐。先王之道之所以为美,就在这里,小到曲礼三千,大到仪礼三百,以及官制礼法,都遵循这个道理。
注: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和者,從容不迫之意。
礼,是天理的体现,人事的规范。人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礼法,就合乎天理。天理落实到人类的生活中,就表现为礼。
天理是什么?天地之德曰生,曰生生,曰生生不息。这是最高的理。在最高的天理运转之下,万事万物都和谐有序的生生不息,人类的行为也要符合这种和谐有序生生不息的天理。所以,一定要有规则、有规范、有秩序。我们的祖先圣贤,就是根据这个天理,制定了人间的礼制、礼法、礼仪规范。
和,从容不迫。我们在遵循礼制、礼法和礼仪规范的过程中,是自然的,平顺的,没有受迫和束缚的感受。我们行祭礼,祭祀祖先,对祖先表达敬意,表达感恩之心,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丝勉强。
注:蓋禮之為體雖嚴,而皆出於自然之理,故其為用,必從容而不迫,乃為可貴。
礼有体有用,体就是内在的敬心,严是严肃庄重。用就是外在的表现和它达到的效果。鞠躬、作揖、献酒都是礼之用,属于外在的表现。礼之本体虽然严肃庄重,但无非是自然天理的体现,所以它发用于外时,一定要从容不迫,才是最好的。自然、从容,不拘谨,不假装。这就是和。
注:先王之道,此其所以為美,而小事大事無不由之也。
先王教化天下之道,无论生活琐细还是国家大事,都遵循礼乐和谐的精神,这正是王道美盛之所在。
经: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注:承上文而言,如此而復有所不行者,以其徒知和之為貴而一於和,不復以禮節之,則亦非復理之本然矣,所以流蕩忘反,而亦不可行也。
上文说以和为贵。但是,过于强调和,也不行。如果只知道以和为贵,只讲和气,不讲究礼法规范,也就失去自然天理的本来意义,顺着和气不加节制,便会混乱无序,也是行不通的。
如果企业领导一味追求亲民的形象,与员工打成一片,整天吃吃喝喝,称兄道弟,领导在员工面前便没有尊严,员工也不尊敬领导,很容易没规矩,不遵守企业制度,团队不好管理。
注:程子曰:“禮勝則離,故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以斯為美,而小大由之。樂勝則流,故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
礼主辨,乐主和。
辨,辨别上下尊卑贵贱。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君子有德心怀天下,这是贵。小人重私,只顾一家之利,便是贱民、细民。有上下,就要有等级秩序,上下有别。这就是辨。但是,如果只强调上下尊卑,人与人就会疏远。疏远就容易产生分歧,有隔阂,不信任,有争议,继而争斗,便违背了天理生生之道。
君臣疏远国乱,夫妇不合家乱,父子、长幼都不可太疏远。
所以,礼的作用,其要在和谐。这就是先王制礼的同时还要作乐的用意所在。因为乐主和,和谐,和平,和顺,中和。
中国的文化就是礼乐文化。凡是古人单说“礼”,都包含乐,礼就是礼乐。除在礼仪上奏乐、唱诗、舞蹈之外,君臣上下一起射箭、投壶、饮酒,也都是乐——和的范畴。
君臣酒宴之上,暂时放下尊卑等级秩序,大家听一样的音乐,看一样的舞蹈,喝一样的美酒。酒宴之上可以直言,提提意见建议,说说心里话,拉近距离,加深感情,这便是和的作用。
诗经里,有很多君戒臣,臣谏君的诗。当然,也会很巧妙,往往把戒谏融会在赞颂之中。所谓先王之道斯为美,这也是一美。比如臣称赞国君善择吉士,君子在朝。实际也是劝谏国君,要任用贤人,远离奸佞之臣。
师生间也不能只强调尊师,还要亲师。师生关系本就亦师亦友,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直言,所以儒家有问难的传统,这也是和,也是斯为美。
但是,过于强调和也不可以。
若为和而和,臣无礼数,与君勾肩背,称兄弟,便是过于和,君臣间全无分别。君无尊严,臣则僭越,国将乱矣。
讲中庸之道,辨不能过,和也不能过。
注:范氏曰:“凡禮之體主於敬,而其用則以和為貴。敬者,禮之所以立也;和者,樂之所由生也。若有子可謂達禮樂之本矣。”
礼之(本)体为敬,敬的目的是和。若无内在的敬意,也达不到和谐的目的。敬于人则与人和,敬于鬼则与鬼和,敬于神则与神和,敬于万物则与万物和,敬与国则与国和。礼之用以和为贵。
先王制礼,就是给人心中注意敬意。祭祖之礼敬鬼,祭天地万物之礼敬神,朝会聘问之礼,敬大臣,敬国家。婚礼亦主敬,男女互敬。曲礼规定的更细,时时事事都要敬。读书也要敬典籍,捧书端正,放在桌面也要摆正。这些礼,都含着人的敬意。若无敬意,礼便是假的,是表演。
凡言礼,都含乐。所有的仪礼都有奏乐,不仅器乐,也有声乐和舞蹈。之所以奏乐,因为要和。乐是为和,平顺人的性情,涤荡人心中的邪秽,让人平和,愉悦。让人的喜怒哀乐都不过,都能中节。喜不致狂,怒不至暴,哀不至灭性,乐不至极。
什么是乐?
礼记云,人心感于物而动,故形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音,是声的清浊高低排列组合。
乐,是对音的规范调节使之归于中正平和。或者说,合于道的音,可以称为乐。
所以,现在那些粗俗的音乐歌曲,只能算是音,不能称为乐。
音由人心之所发,又对人心有影响。中正的乐让人心气平和,邪僻的音让人心生邪念。刚强的音乐让人勇敢,温柔的音乐让人软弱。在古人看来,能称得上乐的,一定是让人心气平顺、和谐的音乐。也称为雅乐。
这种精神体现在礼法上,就是以和为贵。
有子真正能体会到礼乐的根本在哪里。辨不能过,还要和。和不能过,还要有节制。
注:愚謂嚴而泰,和而節,此理之自然,禮之全體也。毫釐有差,則失其中正,而各倚於一偏,其不可行均矣。
礼主辨,乐主和。
礼主辨,主分别,是为了让人相敬。但是又不能太严,礼盛则离,过于等级森严让人疏远,让人压抑。
乐主和,同心同德,是为了让人相互亲爱。但是又不能太亲近,乐盛则流,过于亲爱则没有秩序,造成混乱。
所以朱子说,严而泰,和而节。
严,庄敬。泰,泰然自若。行礼时庄敬而不死板,泰然自若,这是礼中有乐,以和为贵。但是这种泰然自若又要有所节制,不能放肆放纵,这便是乐中有礼,要以礼节之。
由此可以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懂得节制自己,不要沉溺于某种不良嗜欲中,不要成为歌迷、影迷、球迷、财迷,酒鬼、色鬼、赌鬼,甚至钓鱼、养狗这类看似无害的爱好,也应有所节制。
更新时间:2016-11-19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