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2021

时间:2022-12-01 02:05:59 由 18069392866 分享

今天是五月五端午节,小编在这里祝大家端午安康!端午节有故事传说,小朋友们想知道吗?那就来看看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传说2021_2021端午节庆祝方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传说

屈原的传说

关于端午起源的传说很多,最著名的当然是屈原。屈原生活在2300年前战国时代的楚国,年轻时抱负远大,才能惊人,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受了秦国贿赂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更加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长期的流放没有使屈原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对祖国的热爱,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鱼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屈原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打击,他来到汨罗江边,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人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喂鱼龙虾蟹,让它们不要去咬屈原的身体。后来这两者发展为赛龙舟、吃粽子。

伍子胥的传说

也有说端午节起源于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比屈原生活的年代更早。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伍子胥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地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吴王阖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并将伍子胥赐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其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因为千年来,屈原名气太大,中原一带的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而对纪念伍子胥之说,除了江浙一带,不为人知。

曹娥的传说

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相传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的小渔村里有个渔夫姓曹,天天在舜江上捕鱼。他女儿曹娥才14岁,是远近闻名的孝女。一年春夏之间,舜江洪水暴涨。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曹父打算出江去捕鱼,曹娥劝爹不要去。爹爹不听,最终去了。曹娥只好在家望爹爹早点平安回家。但太阳过西,还不见爹爹来吃饭。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不见爹的渔船。曹娥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还没见到爹。她爹的伙伴告诉她,她爹被水冲走了。

曹娥朝下游追去。天黑了,几个渔家叔伯伴着她,一再劝她先回去,说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在别人屋里。曹娥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里流出来的都是血。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忽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好像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一陈惊喜,果然爹爹水性好,还在水里游,她要去帮爹爹。曹娥一声呼喊,纵身向江水扑去。又过了三天,风平浪静了,人们见到一男一女,背贴着背,女的反剪双手紧负着男的,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人们都说这是孝感动天。乡亲们安葬了曹娥父女,在江边造庙塑像,尊曹娥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作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据说,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黄巢的传说

有些地区,会在端午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在民间传说中,这个习俗与唐末农民起义军黄巢有着莫大的渊源。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逃难。这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要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领兵离去。为了纪念这件事,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

水怪的传说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地回去了。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端午送瘟神

端午划龙舟之俗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已存在。端午龙舟竞渡很可能起源于中国南方民族每年一度的春季送瘟神仪式。历史上五月端午前后,正是南方疫情流行的高发期。为躲避瘟疫,人们都会在村口寨门拉起禁绳,通过饮用雄黄酒、菖蒲酒以及用艾叶、菖蒲、兰草煮水沐浴等办法祛病除毒。但如果瘟疫流行开来,则只能采用巫术的手段送走瘟神。

送瘟神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用船载的方法。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纸叠成小船,将瘟神偶像放入纸船,点燃蜡烛,让小船顺流而下。另一种方法是将瘟神放入小船,摆上粽子等供品,然后由人划船顺流而下将瘟神送走。如果是一家一户、一村一寨送瘟神,自然也就不会再发生什么故事,但如果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送瘟神,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家或本村的瘟神送走,于是便出现了声势浩大的龙舟竞渡的场面。后来,五月端午划龙舟送瘟神的原始功能逐渐丧失,以至于到了南朝,就连赫赫有名的大文人们也已不知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在这一天全民出动,包粽子、划龙舟,最后只好以拯救屈原解释。

端午的起源

端午节是中国夏季最大的传统节日。专家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老的时令信仰。此节的根本意义是在夏至时分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中,驱瘟防病,护佑人生。端午之名始于魏晋。晋人周处《风土记》中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端午本是仲夏月的第一个午日,即农历的午月午日,后人们用数字记时体制取代干支记时体制,以重五取代重午,但仍保持端午之名。端午与夏至在六朝曾经并重,随着岁时节日体系的完善,端午最终替代了夏至,夏至的节俗功能大都潜移至端午节俗中。端午节日地位的上升与屈原传说有密切联系。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要内容,起源于水上驱邪逐疫活动。南朝时加入了追悼屈原的民俗内容,提高了端午在中国节俗中的地位,同时使端午发展为一个全民性的民族大节。唐宋时期,端午成为朝野重节,竞渡成为端午的主要活动。端午竞渡,文人偏重于招屈原的理解,而一般百姓将竞渡看作是禳灾、祈年。避瘟保健是端午另一节俗。人们视五月为“恶月”,避忌的手段有:悬艾、挂菖蒲,配彩丝避瘟,戴香包,沐浴兰汤,喝雄黄酒,点朱砂。为了避恶,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称“躲端午”。端午采药,是自古相传的节俗传统。采药从正午开始,传说这时采集的草药,药效最高。

畲族的端午节怎么过

端午节前1-2天,各家各户都以竹叶裹糯米制成粽子。制作粽子还有讲究:如果家中当年有亲人逝世,那么三年内不能在自家制作栀棕。这样亲戚就会多做一些,并在五月初四日这一天送给不能制作粽子的家庭过节用。

于是也就有了这样的禁忌,如果某家人三年之内没有亲人去世,千万不能在五月初四这一天接受人家送来的粽子,否则会带来厄运。

在五月节这一天,畲族同胞会到山上采百草药(除有毒的植物外),称为“百草茶”,据说这种“百草茶”可以治百病,是最好的保健品。还有在午时到茶园中采摘茶叶,这时采摘的茶就叫“午时茶”。

据说人们喝了“午时茶”,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喝多了也不会对胃有任何损害,并且对咽喉的保健效果特别明显。畲族同胞还有在午时到山中的坑沟中洗浴,据说洗了“午时水”的人,身上不会生皮肤病,有皮肤病的人洗了“午时水”,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就像我们现在洗温泉的作用一样。

五月节,各畲村都有插艾叶的习俗。艾叶在潮州方言中读“邢”。五月节这一天,他们要把艾叶分别插在门、窗、灶等。凤凰山区有“插邢正轻京”的说法。据说这一天针灸、穿耳效果好,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如果小孩子消化不良,俗称“食积”,可用赤甘籽治疗,效果特别明显。

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根据民间的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一心想着联合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殉国。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听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三年后客死于秦国。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将白起攻楚都郢城,楚国避秦军威势,迁都于陈,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听到郢城攻破的消息后,万念俱灰,投入汩罗江。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此后,每年五月初五,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就这样历经千年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民俗

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节日习俗,无论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会在这一天吃粽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来祭奠屈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依然承袭着传统,除了吃粽子之外,还会选择在端午节这一天赛龙舟,这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尽管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而赛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楚国人民试图救起屈原的努力。


端午节的传说2021相关文章

★ 2021端午节的真正由来故事

★ 2021端午节习俗由来

★ 2021年关于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 2021端午节现代的故事

★ 端午节的由来演讲稿2021

★ 2021端午节高中作文800字5篇

★ 2021端午节节日风俗活动大全

★ 有关端午节的演讲2021年

★ 2021难忘的端午节作文5篇

端午节的传说2021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端午节的传说2021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