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中国节日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节日,而腊八节这个节日是属于宗教演变的节日,。不知关于腊八节的一些相关知识你们知道多少呢?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腊八节的特色风俗,欢迎参阅。
1、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2、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3、压制腊八蒜
腊八节还有压制腊八蒜的习俗。在腊八节这一天,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容器密封。腌制好的腊八蒜酸香辣结合,风味独特。
1、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 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2、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3、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汉传佛教干脆由此发展出了一种十二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传说,说释迎牟尼修行的时候曾饿倒在地,一位牧女给他吃了一种用各种粘米和糯米熬成的杂烩饭。吃完这碗饭,释迦牟尼跳到河里洗了洗澡,又坐到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为纪念此事,中国佛教徒于每年腊月初八口熬制“腊八粥”供佛。
此后,腊八日干脆从腊日中独立出来,成为了和腊日并存的独立的佛教节日。此时的腊八节主要是佛教徒及其同情者在庆祝,其核心节俗也基本只剩下佛教的风俗。唐代大诗人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云:“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这正是腊八日沐浴、拜佛风俗的体现。腊八粥本来也是一种起源于宋代的佛教食品。
《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
二十六买斤肉,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腊八节有什么特色风俗介绍相关文章:
★ 腊八节的习俗介绍有哪些
★ 腊八节的传统风俗介绍
★ 关于各地腊八节的习俗有哪些
★ 腊八节的习俗内容有哪些
★ 腊八节民间有哪些习俗
★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
★ 腊八节有什么特色风俗
★ 腊八节的意义是什么
★ 腊八节的风俗优秀作文5篇
★ 腊八节的6大习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