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古代人除夕风俗

时间:2022-12-01 03:23:21 由 浅语 分享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先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下面是小编整合的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古代人除夕风俗,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古代人除夕风俗

1、吃年夜饭

除夕当天,跳傩舞、贴春联、封井、放炮竹、吃年夜饭,守岁。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反正长夜漫漫,那就从掌灯时分入席,慢慢吃慢慢吃,有的人家可是会一直吃到深夜。

年夜饭,要慢慢吃

2、闲聊唠嗑

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古人坐一块一般会唠些什么?不好说。不过据有限可考历史,小编勉强分为两类:

比较正式的叫“讲古”,由长辈给晚辈讲些老故事、老规矩,以及各类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正所谓“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据说除夕之夜,青年孔子与儿子孔鲤、女儿、妻子亓官氏阖家燃灯守岁,孔子为儿子、女儿讲历史故事,那场面甚是温馨。

孔子和家人守岁

不怎么正式的就叫“扯淡”了,大家围着火炉说说故事,聊聊八卦。什么谁家那个怕老婆的,傻媳妇的,恶婆婆的...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毕竟民生八卦的收视率普遍偏高;

或者讲讲志怪鬼神故事,主人公往往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的,听起来真实的吓人,这样子凑一凑就是一本聊斋。故事的主人公估计很无奈,说你生过猴子你就生过猴子,再怎么解释别人也将信将疑…

大家围坐一快唠唠嗑

3、饮酒吟诗

文艺小青年的除夕夜就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小火炉暖意融融,推杯换盏,守着天色渐明。三两杯杜康下肚,诗兴大发。

有人除夕夜只是发呆看梅花: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唐伯虎《除夕口占》

还有人过年过节仍在家苦读,和现代考生一样深深的无奈: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夫是文词。

---文征明《除夕》

他们的这些诗句也为我们了解古人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或许守岁本是一件普通的事,守岁也有千万种姿势,但是这些文人墨客却都深深地烙印了一份诗意在其中。

喝喝酒,写写诗

4、文艺汇演

以上都是普通平民百姓,宫廷里头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在宫廷,除夕夜热闹非凡,通宵达旦的大筵要持续10多个小时,重臣、亲属均需陪伴皇帝“入阁守岁”。嗯,我不睡,你们也别想睡...

节目内容则是文艺汇演,除了载歌载舞,还有语言类的滑稽节目,相扑、角抵等竞技节目,还有各种杂技魔术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类似今天相声表演的“俳优”。所以那时的达官贵人就听听相声看看歌舞,迎接新年。

除夕和春节的区别

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春节俗称“年节”,古称“元旦”。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除夕夜吃的菜有哪些

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

除夕吃饺子:招财进宝

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最常见的韭菜馅寓意着久财之意,因为久即时间长、久远,谓之久财。冬季典型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香菇最有养生功效,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鼓财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或为股票大盘的走势,向上、饱鼓之意,谓之鼓财。最后还有南京人爱吃的酸菜,据说有算财之意。

除夕吃鸡:有计

除夕一桌丰盛的团年饭桌上,自然少不了鸡。除夕晚上吃年夜饭,在许多地方开席时首先要吃的菜就是鸡,因为寓意吉利。年菜必须有一只鸡在餐桌上,因为“吃鸡起家”。广州本地客家人拜神还要用鸡鹅做“头生”,都会选“走地鸡”,喻求生生猛猛。

除夕吃鱼:年年有余

因为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鱼)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过年吃鲢鱼连年有余。

为了吃出连年有余的好意头,您可以除夕两条鱼,年夜饭吃一条,大年初一吃一条,就是连年有余。如果制作一条的话,年夜饭吃终端,大年初一吃头尾,这样就是连年有余,有头鱼尾。

除夕吃蚝豉:好市

华南的年夜饭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蚝豉,也称“蛎干”,牡蛎(也称蚝)肉的干制品,是广东人民春节必食的菜肴。蚝豉是补钙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丰富,由于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所以有利于钙的吸收。

除夕吃长年菜:长寿

台湾春节第一餐吃“长年菜”,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莱。有的还在菜里加细长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在除夕当天,人们切菜时,将蔬菜切得比平时长,因而得名,寓意长长久久,来年收益更多。而在除夕夜吃长年菜表示有剩余留到第二年,代表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年生活的期待。


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古代人除夕风俗相关文章

★ 古代人是怎么庆祝除夕节的

★ 古代除夕有什么风俗习惯

★ 除夕夜民间的风俗习惯

★ 古代民间除夕的风俗习惯

★ 除夕的民间风俗习惯

★ 除夕的民间传说和习俗是什么

★ 关于除夕的传统习俗精选大全

★ 除夕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 关于除夕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古代人除夕风俗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古代人除夕风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