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除夕晚上吃饺子的来历,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除夕晚上吃饺子的来历
包饺子注意事项
为什么除夕夜吃饺子
除夕晚上吃饺子的来历
1、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2、民间传说,这与我国东汉名医张仲景有关。说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很多穷苦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见了非常难受,就从冬至这天起架起大锅,熬制了一种“祛寒娇耳汤”向穷人施药治伤。“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熬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食用。“娇耳”很管用,人们吃下它后血液通畅,治好了冻耳。张仲景施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人们感激张仲景施药的善举,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吃,并把这种食物称之为“饺子”。于是,饺子这种吃食就诞生了。
<<<返回目录
包饺子注意事项
忌薄皮大馅
对于包子、饺子等带馅食品来说,如果一味追求皮薄馅多,它们就失去了主食应有的位置,这样容易造成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不够,同时又摄入过多的肉,并不利于营养均衡。此外,大家可以在馅皮中加入各种粗粮粉和豆粉,这样不仅能增加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还能让口感和口味更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比例需要控制在20%以下。
肉馅要剁一剁
即便是没有注水的肉,绞好的肉馅吸水性也不好,这是因为肉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其中真正能起到吸水、成团作用的关键成分是其中的肌球蛋白。然而,绞好的肉馅往往没有被剁细,肌球蛋白出不来,就没法起到吸水作用,不能使肉馅充分变黏。因此,已经绞好的肉馅也要再剁一剁,这样的肉馅不仅吸水性更好,鲜味也会更浓。
少用肥肉
很多人习惯包饺子时多放肥肉,认为吃着香,但肥肉中的饱和脂肪含量往往较高,对健康不利。并且按照膳食酸碱平衡的原则,酸性的肉类,应当与碱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所以最好一份肉类搭配两份蔬菜。提高蔬菜用量,才能降低饱和脂肪和热量的摄入,达到真正的营养平衡。因此,建议大家在馅料中少用肥肉,以瘦肉为主,最好不要再添加动物油和植物油。
<<<返回目录
为什么除夕夜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着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返回目录
除夕晚上吃饺子的来历相关文章:
★ 除夕夜吃饺子的来历
★ 关于除夕夜吃饺子的由来
★ 除夕夜吃饺子的由来
★ 除夕吃饺子来历和寓意是什么
★ 关于除夕夜吃饺子的由来介绍
★ 除夕为什么要吃饺子
★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以及习俗
★ 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的来历和传说
★ 除夕为什么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