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有什么传统风俗

时间:2022-12-01 04:53:14 由 态度 分享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清明有什么传统风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清明有什么传统风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作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本属“祭祖节”,在后世发展演变中才被冠以“鬼节”之名,古时人们祭祖是为了表达孝道、感恩追始,并不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以鬼节称之。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就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禁火寒食

寒食节也是属于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在平时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祭祀活动之前都会进行改火寒食,这是属于一种很传统也是很严谨的祭祀活动之一。

清明的由来是什么

“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据《辞海》“清明”词条解释:清明乃“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到了清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寒的景象。农业忙春耕春种。江南农谚:“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时间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即农历三月初,换算成新历,约在4月4日或5日。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书中记载:“清明”是在冬至过后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后的第十五日,这时候万物洁净,空气清新,风景明丽,花卉草木在这样的环境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为清明节的来历之一。

清明节气物候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即初候,桐始华;二候麦花,田鼠化为驾,牡丹华;三候柳花,虹始见。清明节气来临之际,我国大部地区,万木凋零的景象已经逐渐消失,而代之的是驾飞草长、柳绿桃红的画面。这时春色已浓、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

城乡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由于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农耕社会中,清明是很重要的一个季节,一般是作为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时刻。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因此,清明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就说明了清明节气对农业耕种的重要性。

总的说来,清明节气一到,大地气温回升,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说明清明节气前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此时,广东各地正是冬夏季风交替季节,气温回升。虽不是很稳定,但冷暖变幅不算很大。


清明有什么传统风俗相关文章

★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 2020清明有什么传统风俗

★ 清明节有什么传统风俗

★ 清明节气有哪些传统的习俗

★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古老习俗

★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清明节的民间传统习俗有哪些

★ 清明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清明有什么传统风俗相关文章:

★ 清明吃什么传统食物

★ 2022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 清明节气候与物候特征

★ 2022年立春的风俗和养生方法

★ 清明的由来简介最新

★ 清明节气注意事项有哪些

★ 清明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 2021年清明前后适合种什么蔬菜

★ 立春节气的由来一览

★ 2022年清明节的时间

观看视频教程清明有什么传统风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