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中三候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12-01 05:08:14 由 陈建宇 分享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那么关于春天里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时节中的三候是什么意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盘点谷雨时节中三候的意思,欢迎参阅。

谷雨时节中三候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谷雨前,好种棉”,又云:“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

谷雨养生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此时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隆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但是补要适当,不宜过,此时进补不能像冬天那样,应适当食用一些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体质,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谷雨前后还适宜食用一些能够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食物。多吃一些含B族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对改善抑郁症有明显的效果。小麦胚粉、标准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瘦肉等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另外多食用碱性食物有助于缓解人体的急躁情绪,例如贝、虾、蟹、鱼、海带等产品有助于改善情绪。

谷雨是什么时候

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节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谷雨时节中三候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 谷雨时节的具体意思

★ 谷雨节气的含义以及特点

★ 谷雨代表什么意思

★ 24节气中谷雨的来历和风俗

★ 二十四节气谷雨的含义是什么

★ 谷雨节气的民间习俗介绍

★ 谷雨的含义和谚语介绍大全

★ 谷雨含义是什么意思

★ 谷雨的天气特点及各地习俗

★ 2022年谷雨三候特点

谷雨时节中三候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 谷雨传统食物是吃哪些

★ 谷雨节气的特点都有哪些

★ 谷雨物候指的是什么

★ 谷雨节气怎么养生较好

★ 谷雨节气有什么民间风俗

★ 谷雨是什么节气介绍大全_24节气谷雨是什么意思

★ 2022谷雨养生常识_谷雨吃什么养生

★ 谷雨时节采茶有什么说法

★ 谷雨节气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 2022谷雨吃什么传统食品_谷雨的美食有哪些

观看视频教程谷雨时节中三候是什么意思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