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2021年处暑的养生要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处暑时节的养生要点,欢迎查阅!
◎起居养生
>>每大多睡1小时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早睡可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畅。
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午睡对于老年人而言尤为重要,因为老年人气血阴阳俱亏,易出现昼不精、夜不寐的少寐现象。古一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科学养生观点的。
>>早晚适当添衣
处暑后由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应适当添衣。但因处暑时正值初秋,此时暑热未消,因此添衣时可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不宜一下子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宜,可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秋冻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提高人体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二是能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以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饮食养生
>>宜增咸酸减辛辣
处暑时要重视养肺,在饮食方而应适当多吃咸味、酸味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比如可以多吃些西红柿、山楂、乌梅等。如果早晨起来感觉口干咽干,可喝点淡盐水。中医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说法。早上喝淡盐水,洗肠又解毒,而且有少许消炎作用,可润肠胃通大便;晚上喝蜂蜜水有助于美容养颜,并可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很适合在处暑时饮用。
>>多食滋阴润肺食物
处暑时天气较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因此此时节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李时珍《木草纲目》载蜂蜜:
“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止痛也”。
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被誉为“百花之精”。蜂蜜中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还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如铁、钙等,尤其是果糖、葡萄糖,都可不经过消化而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是理想的营养佳品。睡前食用蜂蜜,可以改善睡眠,使人尽快入睡。
银耳亦是养阴润肺佳品。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失眠多梦等病症。除此之外,还可多食用梨、百合、芝麻、牛奶、鸭肉、莲藕、孽荞、甘蔗等滋阴润肺食物。
◎运动养生
处暑时节可选择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对人体安然度夏大有帮助。但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避免大量汗出而损伤阳气。除了以上运动方式外,也可选择“处暑坐功”以养生,具体方法是:
每日凌晨3——7点时,正坐,身体向左右扭动并转头,同时用两手半握拳,反向捶腰背,捶5——7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9次。
经常做此功可治风湿留滞、肩背胸痛、上臂疼痛、胸闷、咳嗽、气短等病症。
◎情志养生
处暑时自然界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们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处暑时要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以安神定志。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一: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二:痔疮
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血管肿胀。原因包括遗传、老化、怀孕、长期腹泻,以及便秘过度使用轻泻剂等。秋天空气干燥缺乏水分,人体的调节功能容易紊乱,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情况而诱发痔疮。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三: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为乙脑病毒传染引起,是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症状。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另外,这一时节还要预防感冒的发生。秋天气候多变,经过炎热的夏季后,人体内耗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借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体。特别是初秋时节,气温差异明显,午后的对流天气及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骤降,从而挑战人体的免疫力。
处暑时节,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度低,所以在这时要注意增减衣服,小心着凉。此外,这时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天气干燥,雨水少,空气的湿度小,这时候容易咳嗽、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所以要注意补水。另外,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要参加健身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生活应有规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四: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带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
处暑节气最容易引发的疾病五: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秋天天气渐凉,容易诱发此病。
“秋乏”是人体要休整
暑天结束后一般早晚的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人们会感觉比较舒服。此时人们为什么还会感觉乏呢?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失去了较多的“老本”。
秋季虽然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由此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2022年处暑时节的养生要点相关文章:
★ 2022年夏至养生小知识
★ 2022处暑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 2022处暑是头伏吗
★ 2022处暑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 立秋养生常识必备2022
★ 2022立秋中医养生小常识
★ 处暑要如何养生
★ 处暑之后的养生知识
★ 处暑养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