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时节的起居养生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处暑时节的起居养生,欢迎查阅!
处暑时节的起居养生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过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
那么,如何来预防和调节秋乏呢?
首先,要睡眠充足。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并要早睡早起,防止上班犯困。也可以适当午睡,这样利于化解困顿情绪。
其次,是加强锻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以早晚为好。只有体能充足,才能战胜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有条件的可以登山、散步、做操,没条件时伸个懒腰也可缓解秋乏。伸懒腰可使胸腔对心、肺进行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第三,最好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周围摆上几盆绿色植物。
“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宜选择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和绿萝等。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和普通芦荟。这些植物不仅能对付从室外带回来的细菌和小虫子等,甚至可以吸纳连吸尘器都难以吸到的灰尘。办公室适宜养芦荟和吊兰,它们能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吸收甲醛。
最后,给大家介绍几招解秋乏的小办法。常梳发,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易除疲劳。舌舔腭,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齿数磕,牙齿多活动,相互磕一磕,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面多擦,用双手揉搓面部,使面部红润,促进面部血液循环,防止感冒,缓解疲劳。
节气养生--处暑(起居篇)
古人云有“处暑寒来”的一说,正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工作,所以养生保健应养肺滋阴和祛暑化湿并重。
起居篇——不宜过早增衣
1、早睡早起
起居应当早睡早起,保养秋收之气。根据阳气收敛的特点,在起居方面气候由热转凉,注意及时增添衣物 。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就是大概晚上9、10点就可以入睡了,以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就是大概早上6、7点起床,以顺应阳气舒展,使肺气得舒。
温馨提醒:处暑之后的天气经常会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清远地区这段时间每天也是一阵雨一阵阳光,很是闷热。这时频繁出入空调房的上班族要注意预防感冒了,特别是那些到现在晚上还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的市民,这时可以改吹风扇,并且不要对着狂吹,这样可以避免感冒和关节痛。
2、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古人一条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穿很厚的衣服。而且初秋是“冷”并没有感觉到“寒”,“皮肉之冷”是可以忍耐的,而采取“秋冻”对于适应与抗御后来冬天的严寒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机体适应能力上看,也可以说符合季节之间的“惯性原理”。
温馨提醒: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小孩。看到季节变化,一些家长生怕孩子生病,于是急忙给孩子增加衣物,但这种做法不科学。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这些抵抗力还没发挥之前,就通过人为的方法制止,反而对身体不好。也就是说,在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后吹风,也很容易伤风感冒。这时可接受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处暑节气由来
公历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申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份,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至今,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时节的起居养生相关文章:
★ 2022立秋中医养生小常识
★ 处暑养生有什么步骤
★ 24时节处暑的由来
★ 处暑养生有什么习惯
★ 处暑养生法和4关口
★ 处暑时节应注重什么
★ 2021年处暑养生食物推荐
★ 2021年处暑是什么含义
★ 中医起居养生的方法
★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