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唯美古诗词欣赏

时间:2022-12-01 06:41:22 由 laji 分享

在古代的时候,冬至是很重要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和祭祀祖先的日子,冬至的唯美古诗词欣赏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冬至的唯美古诗词欣赏,欢迎查阅!

冬至的唯美古诗词欣赏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南方北方吃什么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大如年,纳履添新岁。当今过冬至,合家团圆,歌鸡宰羊祭祖,饺子汤团乞福。或寒中取暖,闲话今年往事。但南北有差异,各地习俗大不同。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尤其是北方。

膳食均衡吃饺子

饺子真是北方人民的最爱,没有之一。也难怪,饺子的确是智慧的结晶,集诸多优点于一身:做法简单、发挥空间大、好吃又营养!小小饺子若是馅料调配合理,有面、有菜、又有肉,很容易就能实现食物多样的健康饮食原则。不过,要想吃到健康的饺子,最好自己动手。自己包饺子,关键在调馅儿。

健康要点1:健康的饺子馅可不能是“一兜肉丸”,应该蔬菜和肉合理搭配,比例最好是3-4份蔬菜配1份瘦肉。蔬菜种类要尽量丰富。

健康要点2:肉馅饺子本身就含有较多的动物脂肪,调馅时加油要点到为止,加盐也需要控制好量。

健康要点3:尽管市场上各种速冻饺子应有尽有,诱惑了一大波“又懒又馋”的小伙伴。但不少速冻饺子中含的脂肪、盐都多,还是自己动手的好!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

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健康吃汤圆要节制

从营养角度看,汤圆相比饺子要单调的多。汤圆主要由糯米制成,可以无馅,也可以内包芝麻、核桃、花生等做成的甜味馅料。如果说饺子最容易出现的不健康问题是“高脂高盐”,那么汤圆最怕的就是“高糖”。

健康要点1:制作汤圆馅时要控制加糖量,不宜太甜。

健康要点2:由于汤圆营养成分单调,吃汤圆时不要忘了搭配适量蔬菜和动物性食品,以达到合理膳食要求。

健康要点3:汤圆比较难消化,胃肠功能弱的老人和儿童注意一次不要吃太多。

冬至的历史渊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11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古人认为从冬至的这一天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大吉的日子。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传到今天。周历正月为夏历的11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11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什么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之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言传至今。


冬至的唯美古诗词欣赏相关文章

★ 关于冬天的唯美诗句精选100句

★ 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句精选大全

★ 冬至节气的唯美句子

★ 描写二十四节气冬至的唯美古诗词最新【10篇】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 2021年描写冬至的唯美古诗词

★ 冬至节气的最美古诗词20首

★ 冬至的现代古诗词最新【15篇】

★ 2020冬至节气古诗词经典

冬至的唯美古诗词欣赏相关文章:

★ 冬至的养生方法及进补原则

★ 有关大雪的古诗词10首

★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

★ 冬至的来历和注意事项

★ 2021冬至的讲究和历史文化

★ 2021冬至的习俗和中医养生

★ 关于冬至节气的古诗诗句大全

★ 2021冬至作文800字精选5篇

★ 2021冬至节气是农历几月初几

★ 2021冬至节气传说故事_为什么冬至是小年

观看视频教程冬至的唯美古诗词欣赏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