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暑大暑和处暑节气介绍大全
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2023小暑大暑和处暑节气介绍,欢迎借鉴参考。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
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着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处暑中的“处”字,有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暑天即将结束;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所以大暑与处暑两相比较,可以知道大暑是比处暑热的,同时大暑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近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每一年从夏至开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最大。其次,大暑期间昼夜时差较大,白天时间13个小时,夜间11个小时,时差达2小时。
由于夏季白天长、夜晚时间短,白天获取的热量比夜间向外辐射的热量多,收支不平衡,所以近地球表面的气温积累会越来越大,已至在大暑节气期间气温累积达到最大值。
就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和热量收支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大暑节气气温最高。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炎热即将过去。尤其是北方城市显着。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大暑就出现在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后,所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