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

时间:2022-12-09 11:31:10 由 微尘 分享

一年一度中元节到来,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

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这般描写。

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观念中,农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门大开,万鬼都从阴间来到人间,探视亲友子孙、或寻求供奉,直到七月底关闭鬼门时才返回。作为禁忌,人们很少选择在七月举行结婚、搬家或开幕等喜庆仪式。而这个“鬼月”的高峰,无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称为“中元节”的这个日子。

那么,将“中元节”定义为中国的“鬼节”,合适吗?

中元节从何而来?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的确,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礼记·月令》中写到在孟秋(农历七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对于祭祀亡灵,是个很好的选择。

“七月半”也叫“盂兰盆节”,这个名称体现了该节的佛教因子。“盂兰盆”是梵语音译,意思是解倒悬之难。佛经中有一个“目连救母”的故事,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其母死后堕于饿鬼道中受苦,目连用神通之眼看到后十分伤心,以钵盛饭运用法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一到口边即化为火焰。佛祖告诉目连,其母罪孽深重,需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珍肴果品置于盆中,供养十方众僧,这样的功德广大,才能使他的母亲济度。目连依佛祖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南北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盛发展的时期。“目连救母”这则佛门的孝义故事,也有人说是佛经译者根据中国孝道文化的改编,但不管怎样,它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观念熏陶的中国民众的口味。从这个故事出发,本属于佛教内部的佛腊日(佛历以此为岁末,七月十六日为岁首)兴起了盂兰盆会,供佛及僧,祭祀亡灵,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兰盆会与“七月半”的尝新祭祖习俗合并,并开始确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国节日系统中地位。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及时记述了这一节日的新变化:“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文献也记载,推崇佛教的梁武帝萧衍,每年七月十五日入寺送盆供养诸佛。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道教的说法。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所以中元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道士们在这一天讲诵经文,为地官庆贺诞辰,为众鬼超度,同时信众们也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日超生。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

中元节传说故事

鬼节的传说故事一:

每年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

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鬼节的传说故事二: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

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

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中元节的禁忌事项

1、床头挂风铃

风铃的声音很特别,很多人都喜欢,而贵兄弟同样喜欢这样的声音。传说如果在床头挂风铃的话,很容易招来好兄弟,而顺道的,他看到熟睡的你会做出些什么来都是情不自禁。

2、勿夜游

八字轻的人在鬼节这一天千万不要夜游,因为这一天鬼门关大开,幽魂孤鬼都出来游荡,如果让他看到了阴气沉重的你,说不定会把你误认为是同伴,将你邀请回家做客。

3、勿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在鬼节这一天大多数人们都会提前为路过的好兄弟烧些纸钱,然后等到隔天再来收拾残局。因此,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通常都会同意时间同一地点,千万不可以在非特定场合时间烧冥纸。

4、勿偷吃祭品

在鬼节这一天人们会为鬼兄弟准备一些祭品,因此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勿晚上晒衣服

在鬼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为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勿喊名字

如果不得已在鬼节当天晚上还在外面的朋友要小心了,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勿游泳

鬼节这一天忌下水,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勿乱看

俗话说人不犯鬼鬼不犯人,他们难得出来一趟自然是兴奋异常的。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在八卦灵异学中,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最好不要再家门口摆放榕树。

10、勿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尤其是在中元节这一天。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禁忌和规矩

乱踩纸钱惹不快

在中元节当天,人们会通过上坟祭祖的形式去给祖先烧纸钱,以表达怀念之意,只不过在烧纸过程中,若不小心踩了纸钱,可能会导致祖先生气,毕竟纸钱是烧给祖先的祭品,若乱踩的话,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他们可能会因此产生不愿意保佑后代子孙的想法。

胡言乱语大不敬

中元节上坟祭祖原本是一个相对比较严肃的缅怀先人的行为,若在这个过程中胡言乱语、高声喧哗,对祖先来说,其实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上坟祭祖是缅怀先人的活动,要保持庄严肃穆。这样的场景是不适宜高声言论,更不允许说一些不知高低的话,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更不能在上坟的时候嘻嘻哈哈打闹。这样的举动对于先祖来说,是非常的不敬。农村有句老话:屋场发家,坟场出人。坟地直接关乎到后人的兴旺。而后人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都在上坟祭祀之中得以体现。如果因为自己的轻浮举动冒犯了先人,很容易就会导致人丁不继。所以不得体的言谈举动是不能做的。

烧纸场合有讲究

在中元节当天,众鬼在人间行走,因此若要烧纸钱,则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否则可能会发生纸钱被野鬼抢夺的后果。一般而言,有些地方不能焚烧金钱,那是给各路神仙的,而要在路边的燃烧冥纸,希望野鬼们将之拿走后,不会来打扰,和祖先抢供品。


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相关文章

★ 盂兰盆会?中元节的传统文化内涵,你了解吗

★ 下元节是不是鬼节

★ 甘肃的中元节习俗

★ 鬼节的故事:中元节原来也是吃货的节日

★ 中元节的文化内涵有什么

★ 清明节与中元节重阳节有什么区别

★ 中元节要吃什么

★ 中国鬼节与西方万圣节有什么区别

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相关文章:

★ 2022中元节有什么含义

★ 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 中元节烧纸什么时候烧最是好

★ 2022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 2022中元节一般过几天_中元节祭祀需要哪些食物

★ 中元节祭祀的注意事项

★ 中元节吃哪些传统食物

★ 2022年中元节是为了纪念谁

★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 中元节上坟有哪些讲究

观看视频教程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