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烧包怎么写格式

时间:2022-12-09 11:34:23 由 laizhizhen 分享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一起来看看中元节烧包怎么写,欢迎查阅!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格式


更多关于“中元节”的相关文章推荐【↓↓↓】

2021中元节的禁忌注意事项

2021中元节吃什么特色食物

2021关于中元节风俗习惯大全

2021关于中元节的祝福语大全

描写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400字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1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中元节本来是七月十五,但我们这里多数是过七月十三,少数是过七月十四。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

一、接老人:

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

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附:封皮路票文字内容:

元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生生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途。五苦八難。超凌三界。逍遙上清。

三、写包:

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

1、封皮内容解释:

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 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 上奉 (恭敬地奉送给)

第三列: 故 收用(已经故去的____老人收用)

第四列: 孝 祀(阳世孝人____祭奠)

第五列:天运 年 月 日叩化(农历__年__月__日跪拜焚化)

2、各列内容写法:

第一列:

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

第二列:

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

第三列:

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

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

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

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

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

第四列:

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具体写法见附表)。

第五列:

这列的写法比较简单,把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补充一点,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较明显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一般人家都没有印章就用毛笔或软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烦了。

四、烧包:

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关于烧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

烧包的步骤:

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

其次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

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

第四是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

第五是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一般是门口院内)画一个有出口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

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

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

第八是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2

每逢农历的7月15日为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俗称:鬼节),也是客家人对先人的敬祖之日,为自己的先人烧些阴间的用品和钱币等。还流传民间一句俗语:七月半烧纸(如果此日,阳间的子孙不给去世的先人烧些阴间的用品和钱币等,如少生了儿子)。

但写钱包也有一定的规定的:先人与自己的称呼,先人的职务及先人老婆的称呼等。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庙普”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节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节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节解厄。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 荷叶灯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中国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历史发展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习俗

国内

河北省: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__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

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

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金粿”等习俗。

广东省:在华南地区七月十四中元节有祭祀的传统,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以示对先人的怀念。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在广西,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省: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国外

泰国: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将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天灯为逝去的亡灵祈福。

日本: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类似于今日的Para Para。

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朝鲜: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特色。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注重于祭祖及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人建立了新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化,一般跟新加坡大同小异。

祭祀活动

中元节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中元节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文学记述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

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习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节日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3

我们这里每年的七月半鬼节都要写封包,烧给死去的亲人,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头痛,那些称谓的写法难记,每次我都要问那些老人,恰逢中元节之际,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元节写包的问题,以后不用每年都去找了。

这种包袱是祭祀逝去的亲人用的。包好后一烧,就算把钱寄出去了,就像邮局寄包裹一样,只不过收件人在阴司地府。

既然是寄钱的包裹,就得写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当然是没法写的,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这叫写包袱。写包袱有很多讲究,学问很深,所以请读过书的老先生写的多。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子某某某某某某

媳某氏某某某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故",死也。"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

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

这大约是一种买平安的"钱"。所谓"地盘业主",应是阴间收件亲人居所所在地的地主,我怀疑还有恶霸,钱寄过去,给他们上上贡,免得他们找亲人麻烦给脸色看,或收保护费。所谓"孤魂野鬼",即没有后人照看的鬼魂,这是些一穷二白的亡命之徒,给点钱打发一下,免得他们心存不良,哄抢亲人刚收到的钱钞。

这些名堂,现在的年轻人是弄不懂,也不想弄懂了。包袱也还包的,大多当阳间的信封一样来写:"寄父某某某,魂下受用。儿某某某,媳某某某,孙某某某。"女人大名当然照写不误。有的干脆不包包袱、不写包袱了,花十几二十几块钱,买个上亿元的冥国银行纸钞,烧完了就完了,还图包包袱、写包袱的麻烦干什么呢?但有的老人很担心:"你们这么烧过去的钱,阎王爷恁里认不认?"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

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

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

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

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

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

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

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

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

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

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

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

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

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

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

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

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

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

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

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

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

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

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叩

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相关文章:

★ 关于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精选大全】

★ 中元节烧包怎样写

★ 描写中元节习俗的优秀文章5篇

★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精选满分作为5篇

★ 中元节为主题的高分作文精选5篇

★ 以中元节为主题的满分作文5篇500字

★ 万圣节和中元节的区别是什么

★ 湖南的中元节习俗是怎样的

★ 为什么说万圣节与中元节不一样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格式相关文章:

★ 关于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精选大全】

★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格式

★ 关于中元节烧包怎么写范文【精选大全】

观看视频教程中元节烧包怎么写格式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