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的传统风俗

时间:2022-12-23 10:19:27 由 jacob 分享

关于2023除夕的传统风俗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除夕的传统风俗,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除夕的各地风俗

苏州、北京、台湾:等待钟声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祭祖、接神、接灶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台湾:过年日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传统美食

1、饺子

俗话说的好“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从出现到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更岁交子,团圆福禄。许多地方春节的时候都吃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

2、年糕

年糕是用糯米蒸制而成的一种糕点,是我国传统的食物之一,早先的传说是为了防止怪兽“年”饥饿吞食小孩而做成的,而现在春节食用年糕的寓意为“年年高”,祈愿小孩的身体能一年比一年高,健康快乐的成长。

3、汤圆

汤圆也是我国汉族传统的食物之一,汤圆谐音“团圆”,吃汤圆就是庆祝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团圆圆,有一句俗话叫“北滚元宵、南包汤圆”,南方称“汤圆”而北方叫做“元宵”,北方人喜欢元宵节吃“元宵”,而南方人大多春节吃“汤圆”。

4、团子

团子是长江一片流域的人们过年必吃的食物之一,是用糯米研制而成的糯米粉包制而成,内里加入一些肉或者榨菜等馅料,包圆蒸熟即可食用,团子有着非常好的寓意,吃了一家就团团圆圆,阖家欢乐。

5、鱼

过年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鱼这道菜,不管是做汤还是红烧都是一绝,不仅仅是鱼的味道鲜美。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希望来年蒸蒸日上。

6、猪肉

餐桌上的猪肉荤菜类那可是年夜饭的重头戏,大家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一家老小齐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慰藉辛苦了一年的自己,而桌上的荤菜越多就代表了明年日子会过得越来越红火,也是添了一个小彩头。

7、鸡

春节吃鸡也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兆头,鸡通“吉”字,寓意吃了鸡,来年能大吉大利、飞黄腾达,而爪通“抓”,寓意吃鸡爪的人明年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而吃鸡骨头有着“出人头地”的含义,所以春节的餐桌上一定会有鸡这道菜。

8、瓜子花生

瓜子花生是我们在春节期间内最常见的小零嘴,几乎每个人的茶几上都会有这两样零食,瓜子在古代象征着“银子”,抓瓜子寓意为抓银子,来年财运亨通,而花生谐音“好事会发生”还有“多子多孙”的含义,也是非常好的彩头。

9、生菜

生菜读起来有生财的意思,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10、腐竹:富足

腐竹寓意“富足”,也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我们都知道腐竹是黄豆的衍生物。专家指出,腐竹与黄豆相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营养价值也更丰富,因此经常吃一些腐竹,是很好的饮食习惯。

关于除夕的神话传说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关于除夕的传统风俗相关文章:

★ 春分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传统节气春分的风俗

★ 立冬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 立冬的特点和风俗介绍

★ 立冬的传统风俗和讲究

观看视频教程关于除夕的传统风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