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节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
每年的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国庆节是一个举国欢腾的日子,它代表着我们中国的辉煌连绵不断。那么国庆节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你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庆节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国庆节的历史渊源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将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作为国庆节,其文化内涵不言而喻。可以说,这是抒发爱国情怀、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极具意义的时间节点。国家设立法定节假日,也是希望民众能够了解和追忆国家的历史,缅怀革命先驱,对民族复兴、国家兴盛有所希冀。国庆节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革命先烈献花,传达的也是这样一种与节日气氛契合的缅怀和祝愿。
“十一"黄金周期间,尽管一些地方也组织推出了一些文化活动,但在来势汹汹的消费文化面前,国庆节精神内涵的传递仍显得力不从心。在假日经济浓厚的商业气息中,很多人记住了“黄金周”、“旅游周”、“消费周”,而忽略了国庆节的意蕴内涵。面对国庆这样的重要节日,我们需要拨开心中的迷雾,把节庆的文化内涵记在心里。
懂得国庆,方知国家。让国庆节回归其本来意义,需要我们深入认识节日,像抓“假日经济”─样发掘节日文化,让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消费狂欢中凸显。
国庆节的风俗传统
1、阅兵:国庆阅兵几乎是从建立该节日以来就一直延续的活动,其目的性是为了彰显出国家强大的力量,让民族自信心受到增强,同时又能抑制国外敌对势力的蠢蠢欲动,可以说阅兵是国庆最重要的活动。
2、招待:国庆不仅仅是自家人的节日,同时也会邀请一些国外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前来受宴,可以说是国际性节日也不过分,其主旨就是为了创造和谐社会,和平的世界,让各国代表前来正是因为如此。
3、国庆联欢会
国庆前后,各企事业单位为了庆祝国庆,弘扬企业文化,都会组织员工开展迎国庆联欢会,用文艺表演的形式来表达国庆的喜悦。
4、看红旗:每逢国庆,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因此,利用国庆长假去北京游玩的人们,通常会赶早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国旗班的军人升旗,以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看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
5、张灯结彩
我国每逢国庆佳节,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挂起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广场上则摆放着标语字样的盆景和氢气球,用欢乐的气氛来迎接国庆。
6、国庆长假
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我国于1999年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被称之为“国庆黄金周”,用放假的形势,让老百姓共同感受国庆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