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日记。作为一个阖家团聚的日子,全国各地的人都会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那么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
1.吃年夜饭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3.贴窗花
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5.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6.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7.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8.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中国除夕的来历
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古时又称:除夜、除日、除岁、岁暮、岁尽,民间俗称“年三十”或“大年三十”或”三十夜”。
除夕起源于中国先秦时代的一种“逐除”活动。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夜的五大禁忌
【不倒污水】
腊月三十这一天和正月初一,我们不要随便倒污水和倒垃圾,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日子,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如果随便倒污水就会触犯神灵,神灵就会嫁祸于人,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 不借东西】
如果邻居或者朋友这两天来借东西,我们最好不要借给人家,因为大年三十和初一这一天,我们是守财、迎接财神,幸福团圆的日子,如果这时候把东西借给人家,就等于把财神送出去了,对于第二年的财运和运气都不吉利。
【不打碎碗碟】
这一天不要让小孩随便打碎和盘子,这样会非常的不吉利。如果打碎了盘子和碗,就寓意着第二年就走“破运”走霉运。
【不说不吉话】
除夕之夜,也叫吉祥夜,我们也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说“不好,不顺”,“完了”,“倒霉”,等不吉利的言语,要多说吉祥话,如“很好”,或者“顺利”、“富裕”的词语。
【鱼不吃光】
除夕之夜大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盘中的鱼,我们今年是不要动、不要吃的,要把它留在大年初一,也就是来年再吃,因为鱼预示着“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它吃掉,就很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