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部吟诵示范教程。前日在关于吟诵的视频介绍中,我们谈过汉语声调的历史变化,知道了所谓吟诵是以中古音的音调为参考的,也就是四声八调式。简单讲解了平声和上声。今天接着说说去声。
去声的含义,以前叫去声分明哀远道。长长的,远远的,很明确。可以举一些有去声字的反义词组,进退,前后
关注公众号:diyijc_com
问题反馈
今天分享一部吟诵示范教程。前日在关于吟诵的视频介绍中,我们谈过汉语声调的历史变化,知道了所谓吟诵是以中古音的音调为参考的,也就是四声八调式。简单讲解了平声和上声。今天接着说说去声。
去声的含义,以前叫去声分明哀远道。长长的,远远的,很明确。可以举一些有去声字的反义词组,进退,前后左右上下,后字均为去声。为何不把左读为去声?古人尚左,而右弱之,左为阳右为阴。前后呢,前为阳,后为阴。上下,其上古音读三声(上声),所以,上为阳下为阴。注意发音,读上的口腔动作也是向上的。而读下的口腔动作是由后向前的开口音。所以,读上有点费劲,读下很容易。
再如来,去。如苏轼诗,大江东去。如果改成大江东流,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大江东去,无情的抛弃了我,很坚决,不回来了。东流呢?平缓多了,可能还回来吧。
在诗文中,去声会被拖长,有坚决明确之意。可以试读一些有去声韵的诗词。如,王维《竹里馆》,李白《古风其十》,贾岛《示剑》和《寻隐者不遇》,辛弃疾《破阵子》。
先看《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首先要了解平长仄短,此诗中的篁、琴、长、啸、林、相、照七字是要读长的,其长度占整首诗长度的三分之二。独坐、复、月又是入声字。
这是王维晚年的诗,开口音,吟诵的感受是有哇哇大叫的豪狭之气。王维也有过远大的政治抱负,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可是命运多舛,晚景凄凉,郁郁不得志。于是,深夜独坐竹林中,抚琴吟诗,一吐郁结之气。天下谁人能知我心,唯有明月啦。
所以,我们学习吟诵诗文的时候,也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诗文的意境。再如李白《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同志非常崇拜鲁仲连这个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度一下此英雄的事迹。
贾岛《示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朝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首诗与李白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意境相类。
贾岛另一首《寻隐者不遇》,也同样表达了一种抑郁的心境,而并非如现在的人朗诵出来的恬静悠远。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有一个外号,叫“苦吟诗人”。因为他曾经思索“推”与“敲”的问题。最后为什么用“敲”而不用“推”呢?有人说敲有声音,还有人说敲有礼貌。果真是根据字义才确定用的“敲”字吗?那就不该叫“苦吟诗人”了,应该叫“苦思诗人”。所以,当时贾岛不是在思考含义,而是在吟,在感觉这两个字的声音,哪个更合适。贾岛这种大诗人,不至于在这两个简单的字上下那么大功夫。“鸟宿池边树,僧X月下门”。
再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此词中,不压韵的都是去声,压韵的都是平声。去声是坚决的,平声是抒情的。坚决者慷慨,抒情者悲凉。这就是从音韵学的角度,判断这是一首慷慨悲凉的词。
更新时间:2016-11-19 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