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传统风俗

时间:2023-04-23 19:20:05 由 a2331529 分享

2023立冬节气的传统风俗

立冬就会吃饺子的规矩,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冬节气的传统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立冬节气的传统风俗

立冬节气的传统风俗

1、补冬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全国冬泳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区:气温以17℃作为冬泳的起点;水温以8℃作为冬泳的冷度标志。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则有冷、麻、强冷刺激的感觉。

3、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4、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5、喝羊肉汤

在山东滕州,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绝对是一种享受。而且,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热量,御寒效果极佳。

6、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建议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类最好的伙伴)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代表着季节的开始。在古代立冬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甚至还有比较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主要是为了“祭冬神”。

当然立冬的意义不只有这些,中国的农业发展比较强大,最早的.时候农业是中国经济命脉,为了更好耕种所以制定了二十四节气,让人们可以依据节气进行播种丰收。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过了立冬之后天气会逐渐变得寒冷起来。尤其是北方地区会下雪,而南方地区也逐渐变冷,在过去人们会在冬天到来之前存储足够的食物度过漫长的春天,当然现在没必要了。

立冬比较适合吃什么

以增加热量为主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较好。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补充维生素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导致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

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

此外,选择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蔬菜,其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要增苦少咸

冬天肾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如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可适当食用。

不可盲目“进补”

需注意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建议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

立冬节气后,日照时间持续缩短,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进入寒冷的冬季。

立冬,冬季的第1个节气,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度,公历11月7-8日交节。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补冬、吃饺子、吃生葱等习俗。

中国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古人认为雉入大水为大蛤了,因为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在气候上,也从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阴雨寒冷转变。

根据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冬季是以立冬为始点,但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会真正入冬。

对于南方地区来说,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

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才会越来越冷,而北方地区在立冬前就已经很冷了。

立冬节气的传统风俗相关文章:

★ 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 南方立冬有什么习俗

★ 立冬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 立冬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 立冬节气是哪个季节

★ 立冬养生如何调养

★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大雪节气吃什么食物

★ 大雪节气常见天气

★ 大雪节气保暖的方法

观看视频教程立冬节气的传统风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