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天气气候的特点_寒露的养生小知识
寒露转凉容易出现病症,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露节气天气气候的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寒露节气天气气候的特点
1、气温降得快,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C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2、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C以上,海南更高,在25°C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C~20°C,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C,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C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C以下了。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
寒露的养生小知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因为寒露过后是真正的冷了,并没有初秋的燥热,喜欢穿凉鞋的菇凉们可就要注意了,夏季穿的凉鞋就要收起来了,毕竟足部保暖是很重要的,小心“寒从足生”。睡前可以采用热水泡脚,不仅可以防止凉气入体,还能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2、适时添衣,寒露过后不要再穿夏季的凉爽衣物了,应该适时添衣,尤其是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当然换季衣服也不宜添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
寒露节气的由来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温度接近0度左右了。
寒露节气的风俗
1、吃花糕
寒露节气后天气逐渐变得寒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2、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据说喝菊花酒还可以增加寿命。
寒露的意思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与白露相比,气温又下降了很多,地面的露水更冷,更多,有成为冻露的可能,因此称为寒露。这时的东北地区已进入深秋末尾,有个别地区已可见到零星的小雪花了。在南方大部地区,天气明显变凉。《清嘉录》载:“寒露乍来,稻穗已黄,至霜降乃刈之。”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寒露之后,才开始进入真正的秋季。偶然能见到几片树叶发黄,也到了“过r寒露,秋粮入库”的时候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秋收已近尾声,庄稼已收割,农民一般是在场院上脱粒、翻晒,准备收藏入库了。“寒露种小麦,种一碗,收一斗”,这时候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最后一段时间,抢种小麦不能歇,“晚种一天,少收一石”,这时节大田作物大部分已停止了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