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苋菜习俗

时间:2023-04-23 20:18:15 由 瑶瑶 分享

端午节吃苋菜习俗介绍

端午节不同的习俗,都被赋予了许多不同的寓意,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吃苋菜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吃苋菜习俗

端午节吃苋菜习俗

端午前后红苋菜遍地,这好吃又清爽的菜,是很多地方端午必须要吃的“十二红”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苋菜有红有绿,而此时,必须用红苋。

农历五月在俗信中为恶月,民间又称“毒月”,此时气温迅速升高,杂菌繁殖,毒瘴滋生,人极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便在此时食用苋菜,以此防病健身,祛毒辟秽,即所谓“扶正祛邪”。

苋菜盛产于夏季,红苋菜多生长在云南、四川等地。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六苋,并利大小肠。”农历五月初五正是初夏时节,天气渐热,细菌滋生,蚊虫出没。而在古人看来,红苋菜不仅能够通润肠道,排出体内毒素,还能趋吉避凶,祈求康健。

端午前后吃些苋菜非常有好处,不仅因为苋菜性味甘凉,还因为它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的功效。端午节多在夏至后,是一年之中阳气至盛的时段,也是主气属湿的“长夏时节”,人体若被湿邪侵袭,易出现头晕身倦、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情况,而苋菜正是最好的选择。

大蒜炒苋菜是端午时节隆重推荐的一道菜肴,二者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菜肴。

苋菜味道清香甘美,家庭一般多作炒食,然而热锅沸油烹炒,既失其鲜嫩,又会有一股难闻的石灰味。正确的炒法是,将苋菜倒入冷锅中,不放油,置炉火上塌软至熟,然后盛出,再将生油入锅上火炼熟,倒入苋菜,加盐及蒜泥拌匀食用。这样既可保持苋菜色泽鲜美,又能避免异味。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一、赛龙舟

端午节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就是纪念屈原。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二、吃粽子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四、挂艾草、菖蒲、榕枝,祈求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六、戴香包,防病健身

香包,又称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里面可以装上各种香料,比如一些中草药,还有茶叶、荷花等等,然后佩戴于胸前,香味扑鼻,还可以防病健身。因为戴香包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现在的香包做得越来越精致,已经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七、饮雄黄酒,杀毒避邪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也与屈原有关。传说屈原投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就纷纷往江里抛入粽子。有一位老医生,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过了不久,水面上果然浮起一条蛟龙。人们于是就把蛟龙拖到岸边,抽筋剥皮,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脖子和手腕上,然后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孩子们能够免受虫、蛇的伤害。

八、采百药,防御疾病

采百药,也叫“采百草”。农历五月,正是天气炎热,疾病多发的季节,很多毒蛇害虫都开始繁殖活跃起来,很容易给人带来伤害。于是,为了抵御疾病,康健身体,人们在端午到来之时,就开始遍寻百草,采集药材,然后将这些药材用于饮食、沐浴、熏烟,或者当作门饰,以防御各种疾病。

端午节有哪些禁忌

1、不可以吃娘家的粽子

娘家的粽子不可以吃,其实对于这个的禁忌也是因为在中国的民间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因为闺女都出嫁了,而且对于在端午节的时候不可以回娘家过的哦。

2、不可以游泳

在中国的有些地区里,都是不会给孩子们在端午当天游泳的。

3、小孩子戴的香包不可以丢失

在中国北方,一些地方的孩子都是在端午节的时候有着佩戴香包的一个习俗,而且孩子们如果佩戴了香包的话,那么在当天千万不能弄丢的,因为有一个说法,如果一个小孩子的香包不见了,那么在一整年里可能都会不顺利的。

4、忌恶日恶月

因为在古代,人们都会认为五月份就是一个恶月,所以在端午节的时候就有了一些躲午的习俗了,如果是在周岁以内的小婴儿,都是会直接送到了外婆家去直接躲灾难的,这样也是有着可以避免到灾祸的说法的哦。

5、忌讳最多的一日

其实端午节也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了,而且端午当天很多地方都是会包上粽子丢到河里。而一些喜庆的活动或者是搬家、上任或者是动工等等这些都是不适合在这天里进行。

傣族的端午节怎么过

傣族的“粽包节”

农历的五月初五,傣族人民称端午节为“粽包节”,这一天是云南红河元阳县乌河湾河坝的傣族同胞,欢度一年一度“粽包节”的日子。这一天十一点以后,参加粽包的元阳傣族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未婚的小伙子们手拿粽包,欢欢喜喜朝老丙大龙潭大芒果树下的草场聚集。

粽包是用粽叶、竹叶或苞茅草叶把掺拌着花生、腊肉、紫米(有的还放一段半指长的木姜细枝条)、糯米,用这些叶子把米包裹成三角形或圆柱形、雀鸟形,然后用水煮熟食用,粽包味美清香、爽口,非常好吃。

傣族的“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午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带着干粮来听唱。对歌节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对象的极好机会。

有的男青年吹起叶子伴奏,歌声此起彼伏,悦耳动听。歌唱完后,小伙子们开始丢粽包给自己看中的姑娘,姑娘们则报之以喜悦的笑脸,拣着粽包。

于是,红河州元阳县一对对男女青年手拉着手,分散在草场四周,互相倾诉衷情。这时,老年人和小孩们便拍着手巴掌,“叱喝,叱喝”地欢喊着,直闹到夕阳下山。

上海端午节吃什么

上海端午节吃什么:“五黄”

“五黄”,即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

端午节里为何要吃“五黄”?其实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五月麦熟,也是丰收景象,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上海端午节吃什么:三白一红

“三白”——茭白、咸鸭蛋蛋白、白切肉;“一红”——汗菜(加大蒜炒熟后菜汤红色)。

端午节时,阳气才开始抬升,百虫开始活动,邪气很盛,古人及采取一些方法健身、辟邪、驱虫、蛇、蝎,吃三白就是其中方法。

上海端午节吃什么:粽子

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传说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流放到汨罗江边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绝望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于是,传说“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赛龙舟便成为端午时节纪念屈原的中华传统风俗。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上海端午节吃什么:菖蒲酒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端午节吃苋菜习俗相关文章:

★ 端午节吃什么糕点

★ 端午节彩绳几种颜色

★ 国外端午节的美食

★ 端午节挂扫帚的寓意

★ 端午节挂葫芦的寓意

★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和吃粽子

★ 端午各地不同习俗差异

★ 端午节用艾草洗澡的作用

★ 端午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 端午节送什么礼物好

观看视频教程端午节吃苋菜习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