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及传说

时间:2023-05-06 18:20:31 由 矜识 分享

中元节的由来及传说(介绍)

中元节能够一直被流传,与“孝”是完全分不开的,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的由来及传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元节的由来及传说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就这样每年到了这一天,它成为了一个秋尝祭祖又表达着祈祷的祝福的华夏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组成了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现在,这一天叫中元节,也叫盂兰节,民间更多称为鬼节或七月半,在这天晚上楚门的人会变少很多。

中元节有什么传说

中元节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

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的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当然不同地区也有些许的区别。

中元节是哪个节日的由来

每年七月十五指的是民间的祭祖节,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七月在民间,即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十五,是民间之中,初秋时节庆祝丰收,感谢大地回报的节日。按照以往惯例,要进行祭祖仪式。中元节也是缅怀先人的一种传统文化节日,而文化核心就是对于祖先的敬重和尽孝。在东汉之后,尤其是备受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中元节兴盛开来,并且固定将中原定为节日的名字,日期设立在七月十五,沿用至今。根据道教记载,天地万物有三个基本元素,即天地水。紫薇大帝诞生于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生于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生于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而中原地官清虚大帝,每年七月十五普度众生。因此中元节时节,道教宫之中,一般会为百姓祈福。

中元节是农历哪一天

农历七月十五。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的说法。道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的唐代,道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是鬼节吗:是的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的由来及传说相关文章:

★ 中元节有哪些传说

★ 中元节要干哪些事情

★ 中元节不能做的事禁忌

★ 中元节的意义是什么

★ 中元节鬼节不能做什么

★ 中元节的民俗禁忌

★ 全国各地中元节的习俗

★ 中元节祭祀仪式的注意事项

★ 中元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 重阳节的由来及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观看视频教程中元节的由来及传说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