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立夏饮食习俗

时间:2023-05-10 16:01:13 由 chouchou 分享

全国各地立夏饮食习俗

立夏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气,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殊不知这在旧时,却是一个节日,是天子祭祀炎帝、祝融的重要日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全国各地立夏饮食习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地立夏饮食习俗

全国各地立夏饮食习俗

1、无锡立夏习俗: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2、长沙立夏习俗:立夏羹

昔日长沙农家认为,立夏这天宜下雨,否则夏秋主旱。农谚谓:“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料塘水干涸)“、

立夏以前应插完早稻,农谚谓”春插日,夏插时“,立夏后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显的生长劣势。头一天插秧时,昔日农户全家会到秧田边田埂上鸣放鞭炮,称”开秧田门“、长沙乡间插秧有互相帮工的习俗。帮工者进屋应向主人祝贺”恭喜栽米树“,午餐主人用盐蛋、大鱼、粉蒸肉款待。插田工于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点心,叫”打腰餐“、插田高潮爱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说。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领唱,青少年妇女应和。有时两户人家对唱,唱词多为提问式,俗称”盘歌子“、如果对方对提问不能回答,获胜的一方主人下田向领唱者敬酒慰问,群起吆喝致谢。插田收工时,户主向帮工馈赠熟盐蛋、炒黄豆和大块粉蒸肉或腊肉。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3、嵊州立夏习俗:豌豆糯米饭

嵊州立夏有斗蛋的风俗。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4、闽南立夏习俗:吃虾面

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

5、赣东北立夏习俗:立夏

”立夏“这天,赣东北有吃”立夏“的习惯,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阳吃桂花酒一样,从老一辈那儿流传下来。

”立夏“的制作很简单:将大米煮得半熟、捣烂、揉搓、压成块、切成片、用油煎炸,谓”干“;搓成似汤圆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蚕豆、小南瓜、马铃薯等多种春季蔬菜汤煮,谓”汤“、”干“用手抓着吃,喷香可口;”汤“则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着吃,以示丰盛,味道也是极美的。吃”立夏“表示送春迎夏,喜庆春收。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进”立夏“中,品种越多越喜庆。”闲了一冬,忙了一春“,旧时得不到温饱的农民,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能饱食一顿”立夏“,便是最大的满足。所以无论再穷苦的人家,就是借米,这一餐”立夏“也是要吃的,以讨个”春收富实“的年成。如今农村吃”立夏“的档次高了,上等的白米还要加入少许的糯米,吃起来糍而不腻。若是”汤“,则必加进瘦肉、香菇、木耳、墨鱼、竹笋、虾米等。

”立夏“还有早、中、晚餐吃的区分。据说早吃补脑,中吃壮腰,晚吃健腿。这当然只是一种民间的说法。”吃了‘立夏',农家门挂锁“、立夏时节,麦子要打场,油菜要收获,禾苗要管理,夏茶要收摘,农家别提有多忙乎了。

关于立夏的诗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立夏节气的由来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这时,万物繁茂。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人们往往会在立夏进补,以使自己的身子强健有力。

南方大部分地区,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也迅速滋长蔓延。客家人所居地方,立夏时节,已经完全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但立夏过后,却是农耕时代,最需要人力的时候,人们希望借助于立夏“被养”,强身健体。另一方面,体质较差、抵抗力较弱的人们容易受到病菌侵袭而发生疾病。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佑平安、发财致富的良好愿望。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茂盛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其意在庆祝小麦丰收。客家人大部分来自河洛一带,有吃面的习惯。来到偏远的山村后,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改吃大米为主食,吃面习惯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面食。


各地立夏饮食习俗相关文章:

★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时节有哪些习俗

★ 立夏斗蛋哪种最不容易碎

★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

★ 芒种节气常见的习俗

★ 立夏节气有哪些习俗

★ 关于立夏的养生文化

★ 关于立夏的养生常识

★ 立夏节气民间风俗

★ 芒种节气各地区农事

★ 立夏吃蚕豆的含义

观看视频教程各地立夏饮食习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