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来历和风俗(24节气)
“芒种又名“忙种”,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关于芒种的来历和风俗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的来历和风俗,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芒种的来历和风俗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是指稻、麦之类有芒刺的谷物,“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就是芒种节气的由来。芒种有送花神、打泥巴仗、安苗、煮梅等风俗。
芒种即“忙种”,意味着夏季农忙的开始。农民们将麦苗种入土地,自然会希望这麦苗能平安长大,到秋天能获得丰收。所以在芒种节气时,许多农业区都有“安苗”的习俗。绩溪安苗节起源于南宋时期,安苗,顾名思义就是祈盼禾苗平安,五谷丰登,这是一个祈求丰收的节日。在绩溪当地,流传着一首据说非常古老的民谚:“芒种端午前,点火夜种田;种田种得苦,图过安苗福。”表达了当地百姓对丰收的祈愿。
芒种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芒种的节气是一个很繁忙的,农作物大多数都已经到了收成的时候,也有一些农作物处于最后生长期,在这个节气中的温度是比较高的,雨量也有很多,因此,对于一些地区一定要注意降雨量,防止过多的水对农作物产生不好的影响。对于一些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来说,一定要不要错过时间,不然成活率就会变低,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其实,芒种也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
1、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
1.1、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1.2、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1.3、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气候特点
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人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蚊虫开始孳生,极易传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