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端午节习俗

时间:2023-05-25 14:55:06 由 云中天 分享

壮族的端午节习俗介绍

端午节非常具有文化内涵与意义,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壮族的端午节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壮族的端午节习俗

壮族的端午节习俗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区的壮族都过端午节。这一天壮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样的粽子,煮熟后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将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诗人屈原的英灵。有的地方则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

这一天不吃肉,只吃凉粽子,表示对屈原的尊敬;有的地方则当月不剃头,以示孝敬等。有的把雄黄酒喷洒到房屋的四周,说是可以辟邪,有的则喝雄黄酒。

族人们普遍相信这一天采回的药草疗效最好,用这天采回的药草熬水洗澡,可使皮肤光洁,不患皮肤病,不生烂疮,表示消灾;有的地区则用艾草、枫叶或茅草插在门口上,说是可以驱赶邪佞等等。而靠近江河边的壮族,则举行赛龙舟活动,他们用长竹筏做龙舟,在河面上进行比赛。

而居住在文山地区的一部分壮族在端午节这天则杀鸡、宰鸭、鱼等来祭奠伟大的屈大夫,就像祭奠自己的祖先一样供奉。这一习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壮族人民一样还在深深的缅怀着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的屈大夫。

还有在端午节傍晚,在清水河畔,村里的男女老少依然一边吟咏祈祷词,一边把做好的“渡河公”用红或黄丝线悬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垂至小孩的肚脐部位,因“香艾”有驱赶邪佞、压惊、镇痛的作用,可保护孩童安康。或者把“渡河公”和粽子放在一艘小船上,点上红蜡烛,沿河漂流,让点点河灯带走岁月的不幸和忧伤,村民们一起祈祷家人幸福安康、祖国繁荣昌盛。

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有哪些忌讳

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

端午忌吃娘家粽子。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端午节什么时候吃粽子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过端午节都会在端午节当天赛龙舟、吃粽子、其实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民间一直以这种方式去纪念他,一直流传至今,这种习俗文化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了一部分,甚至还走出了国门,现在时节有很多国家都会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粽子怎么包

1、粽叶先洗干净,用开水浸泡一天;2、拿两张洗干净的粽叶叠一起,中间向下对折成漏斗状;3、放入糯米和馅料,并把糯米按紧实;4、把多出一截的粽叶折回来,捏紧;5、最后用线绳将粽子捆起来,简单的粽子就包好啦。

壮族的端午节习俗相关文章:

★ 适合端午节旅游的地方

★ 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 传统端午节的别称又称什么节

★ 端午节为什么叫女儿节

★ 山东端午习俗有哪些

★ 长沙端午节有什么民俗

★ 端午节放假几天2023调休

★ 端午节2023年调休安排时间表

★ 端午节放假2023年放假调休

★ 今年端午节假期怎么放2023

观看视频教程壮族的端午节习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