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为什么是秋天的节气_处暑为什么叫处暑
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暑为什么是秋天的节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处暑为什么是秋天的节气
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气温下降、秋高气爽,故属于秋天的节气。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早晚气温低、多风而且光照强烈就要适度的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防风、防晒,以避免受凉、受风和日光性皮炎的发生。处暑节气的习俗主要有出游迎秋、放河灯、开渔节、泼水等习俗,当然各个地区有所差异。但是在处暑过后,昼夜温差加大,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添衣。
处暑为什么叫处暑
在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节气。处暑节气主要反映的是气温的一个变化,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会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1、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2、秋高气爽
处暑,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3、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节气过了多久才不热
虽然处暑之后天气转凉,但还是要地方秋老虎的到来,想要天气真正凉快下来还是要等到十月份左右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过完秋老虎才是真正的秋天。
不过也不用担心,处暑之后早晚会有明显的凉意,再也没有暑日的炎热感,正午时候可能还是会热,但是下过雨之后会有明显的降温。处暑时期因为早晚有温差,所以在穿衣方面要多加注意,以不过寒为准,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处暑这天要做什么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们不仅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也品尝了鲜美的海产品。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