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代表什么意思

时间:2023-08-03 12:25:34 由 leilei5126 分享

处暑代表什么意思(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关于处暑代表什么意思?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代表什么意思

处暑代表什么意思

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的含义是气温逐渐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天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全国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暑”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暑”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是立夏过后,气温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热是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热力要更甚,刚好处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俗语说,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大暑这一时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时期。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最后的处暑,已经是立秋过后的节气,虽有“暑”但处暑表示的是暑热停止的意思。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处暑的时间

1、二十四节气最早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戊时为处暑。

2、现在根据太阳黄经度数来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时间为每年公历8月22日到24日期间。

处暑的民俗

处暑的民俗大多与祭祖和迎秋相关,比如说放河灯、吃鸭子、煲药茶、煎药茶、开渔节、拜土地爷等等。

处暑节气的起居养生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南方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遭遇高温天,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时节,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但早晚温度低,温差较大,人们应预防感冒。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湿热天气多。

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 化解“秋乏”, 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户外活动。

处暑相关谚语

1,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2,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3,处暑处暑,热死老鼠。

4,热熟谷,粒实鼓。

5,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6,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7,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8,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9,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10,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11,处暑高粱遍地红。

12,处暑高粱遍拿镰。

13,处暑高粱白露谷。

14,处暑三日割黄谷。

15,处暑十日忙割谷。

16,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17,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18,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19,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20,黍子面积小,注意防麻雀。

21,早黍子,稙高粱,鸟雀啄食要严防。

22,黍子粘,黍子好,籽粒做年糕。

23,干打谷,湿打黍。

24,打黍宜摔,绑笤帚还用穗和秸。

25,七月底,八月边,家家新米桌上端。

26,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

27,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28,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

29,处暑见新花。

30,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31,早不摘花,午不收豆。

32,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33,棉桃碰着腿,酒壶不离嘴。

34,花收暖,麦收寒。

35,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36,处暑花,不归家。

37,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38,绿肥盛花期,压青正适宜。

39,绿肥压三年,薄地变良田。

40,处暑长薯。

处暑代表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 处暑节气由来及习俗是什么

★ 处暑节气有哪些农谚

★ 处暑节气有哪些习俗活动

★ 处暑节气的风俗饮食有哪些

★ 处暑节气吃什么养生食物

★ 2023年处暑具体是哪一天

★ 2023“处暑”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 2023年处暑后天气还热吗

★ 2023处暑节气后还热吗

★ 2023年“处暑”是在哪一天

观看视频教程处暑代表什么意思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