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时间:2023-08-03 12:33:44 由 TinaLiu 分享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小暑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小暑节气特点

一、南方雷暴、华南高温伏旱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二、淮河、秦岭一线降水增加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三、长江中下游雷雨频频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

小暑节气习俗

1、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2、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会在小暑这一天买少量新米以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与老米同煮。俗话也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我国地大物博,而夏季又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因此应时可口的食品于此时最多。

3、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4、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小暑节气候

温风至—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一到每年小暑节气,因为正值初伏前后,气温开始逐渐升高,这期间风的温度都上升了,变成了温风、俗称“热风”。而且温风的出现同节气规律性变化得比较突出。所以,归纳为“温风至”作为小暑节气一候的候应。

蟋蟀居壁—蟋螂一般在地下活动。喜欢啮食植物根部、种实和茎叶。

是农业害虫。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每年一到小暑节气,蟋蟀的羽翼稍成,由于天气炎热,就常居庭院墙角下避暑。直到农历七月中旬远飞到田野中。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归纳为 “蟋蟀居壁”作为小暑节气二候的候应。

鹰始挚—鹰是一种捕杀肉食的鸟类、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突出,每年一到小暑节气,初长成的鹰,就会本能地开始学习飞翔和扑食、搏击。所以,“鹰始挚”成为小暑节气三候的候应。

小暑的气候特征

前面我们提到,古时候人们认为小暑不是夏季最热的时候,而有关资料显示,7月份,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安徽的大部分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较多出现在大暑外,其他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就全国范围而言,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已经很热了。

小暑吃什么

小暑一到,天气炎热起来,人们食欲降低、胃口不佳,可以相应地通过一些食物来缓解,如西瓜、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这些食物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去暑、解毒的作用。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相关文章:

★ 小暑节气的特点及习俗

★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2023小暑节气的特点有哪些

★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盘点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小暑节气的特点有什么

★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最全

★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

★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民风

观看视频教程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