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露有哪些习俗及禁忌
白露是一年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阳历9月7日—9日之间,从太阳达到黄经165度时开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露有哪些习俗及禁忌,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白露习俗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
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节气的禁忌
1、忌不按食物安全期吃
在白露节气有些食物虽然有较好的养生作用,但在某些时间段里却不宜食用。如食物本身处于危险期,或我们的身体处于和某种食物特质相冲突的阶段时,要格外加以注意。
2、忌盲目控制饮食
人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储备应全面而均衡,必须通过丰富的饮食提供,尤其是天气寒冷了更是要多吃一些。
白露为何叫“白”露
白露就是指天气转凉温度降低后,水汽在地面或者是近地物体上凝结而形成的水珠,例如草木早晨会披上露水.白露节气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白露也是全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俗语说,“白露夜寒白天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文教育专家介绍说,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9月的头一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在这个时节,露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球,因色白而称“白露”。
白露气候特征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由于白露天气,冷空气南下,导致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一定的降温幅度,随之而来的也将是秋燥,所以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
白露介绍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更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白露是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