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时间:2023-11-06 11:51:08 由 萌萌 分享

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呢?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代,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节日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衣节讲究忌讳,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寒衣节主要有以下讲究和忌讳:

寒衣节不结婚。寒衣节是祭祀先祖的日子,古人认为结婚生子这种人生大事,在选择日子上要讲究,肯定不会选那些寓意不好的。因此,寒衣节并不适合婚娶。

寒衣节不乔迁。寒衣节是阴气阴寒重的日子,古人认为在这样的日子里搬家容易招致阴寒侵体,造成不适。

忌夜游。寒衣节晚上无事便要早点睡觉,入夜后,就不要在外面乱逛了,早点回家休养生息,尤其是阳气不足者,更不要深夜出门。

忌晾晒衣被。寒衣节午后不要晾晒衣物、被子,因为午后的阳气慢慢衰退,阴气会逐渐加重,阴寒容易附着在被子上,对身体无益。

忌熬夜。寒衣节是一年之中阴寒最重的日子,深夜时分阴邪最重,熬夜后很容易招致阴寒侵体,造成不适。

以上就是寒衣节的一些讲究和忌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说法,因此主要是为了纪念孟姜女;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寒衣节送寒衣有什么意义

送寒衣是生存环境与孝道思想的体现。

人类的文明最早是从尊重生与死开始的,送寒衣的习俗,就是始于这种理念。送寒衣这种祭祀方式,集中体现和表达了炎黄子孙人文道德价值观——血缘纽带的宗族观念、寻根问祖的孝道理念、尊重生死关爱生命的宇宙观。

《论语学而》记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祭奠与追思中,孕育和引发其感恩之心和道德意识。因此不管在寒衣节还是在其它节日,不管具体用什么方式祭祀,每个人都应该放弃浊思尘念,清净身心,正心诚意,用心灵与天地自然交流融合,这是寒衣节的精神与灵魂,也是今天的寒衣节值得发扬的意义。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古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与气候的依赖很重,许多民俗与文化都体现为气候变化的节点带来的人们生活内容的改变。寒衣节的前身是授衣活动,每逢秋冬相交之际,人们都要提前做好御寒的准备,十月后就要穿过冬的衣服了。十月初一是阴历冬季的第一天,将这天逐步固化为一个节日,并举行相应的仪式与民间活动也就很自然了。

寒衣节的习俗是哪些

吃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

金银包袱

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对逝世故人想说的话。

烧寒衣

也就是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寒衣节必须当天上坟吗

寒衣节当天能上坟,但不是一定必须在当天上坟。

细数一年内之上坟日,分别为清明、农历十月初一、腊月三十及正月十五。对于信奉“入土为安”的国人来说,坟是逝者安息之地,也是后人凭吊之处。腊月三十、正月十五上坟,是请老地老母(即老祖宗)一起回家欢欢喜喜地过年过节。而清明节、寒衣节上坟,为的是缅怀先人、抒发幽思。这两个上坟日尚有“新坟”、“旧坟”之说。仅就寒衣节上坟而论,十月初一当天上旧坟,前一日上新坟(即亲人亡故三年以内的坟)。也有些地方的人,习惯将十月初一上坟称作“上月日坟”。

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