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有什么忌讳的东西?
在腊月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腊八节。那么腊八节有什么忌讳的东西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腊八节有什么忌讳的东西,希望大家喜欢!
腊八节有什么忌讳的东西
①出嫁的女儿禁回门
在腊八这一天,已经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够呆在娘家的,一定要在自己的婆家。俗语说,腊八节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因而有说是腊八节这天在娘家吃饭,会导致自己婆家贫困,一直低娘家一头,自己受穷。
也有说法是说冬至回娘家会死公公,腊八回娘家会死公公全家,这种说法都比较迷信,主要是因为腊八是年节,要知道自家过得好,如果回娘家,证明在婆家过得不好,过年过节还没有吃的,从而形成诅咒。
②禁动土、忌搬家
其实不仅仅是腊八,包括了整个腊月,我们知道腊月北方天气寒冷,破土动工搞建筑很难,现在北方地区室外基本上都是停工状态,本身就难以动土;
腊八本是年节,大家都安安稳稳地在家等着过年,备年货,如果搬家首先就是寓意不少,生活动荡不安。同时,腊月搬家新房冷,冬季寒气重,暖新屋不易,冒然搬家会受冻,生病,影响身体健康。久而久之就成了生活常识,慢慢在腊八这天成了忌讳。
③过午不吃腊八粥
首先,腊八粥的熬制是个大工程,需要前一天就备好食材,开始熬制,到早上熬制好要趁热食用,一般过了中午的粥,不仅不新鲜了,冷的还快,还要二次熬制,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还有就是有俗语说,“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就是为了讨一个吉利的寓意,如果过午再吃腊八粥,那么不就是明年粮食晚收或者歉收了么?
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各种俗语和规矩,大都是经过了前人数千年的总结,能够流传下来证明其生命力顽强,也说明文化传承的坚韧性,这是生活的真谛,当然也有一些规矩在漫长的历史中渐渐改变,有些是人为的,有些则是自然的淘汰。
腊八节的由来与传说
1、印度佛教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2、朱元璋落难说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粥的寓意和象征是哪些
1、祛除疫病迎接祥瑞,以前有赤豆打鬼的风俗,为应对疫鬼作祟,腊月初八用赤豆熬粥。
2、不忘保持勤俭节约,盼望来年丰衣足食。相传西晋某人好吃懒做,后来痛改前非,每逢腊八都要煮粥。
3、对他人来说是恩泽庇佑,对自己来说是功德,佛粥也代表健康好运,大户人家或寺庙会煮粥施舍散发给穷人。
腊八节的含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八粥介绍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经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称为“佛成道节”。佛寺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贡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做粥供佛。因而腊八节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在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