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祭祖有哪些习俗

时间:2024-03-02 01:53:40 由 190201017 分享

除夕的到来,每个人的内心都激动不已。一来是可以放个长假,好好休息下一年的辛劳。二来是可以回家看看,看看家里可爱的那些亲人们。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除夕祭祖有哪些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除夕祭祖有哪些习俗

除夕祭祖有哪些习俗

一、东北民俗

年夜饭前拜祖先

经常在电视剧集里看见一大家子吃饭前先拜祖先牌位的场面,千万别觉得这是演戏,在东北可是必经的仪式,不过我们倒是不拜牌位,拜照片。每年年夜饭的第一道菜、第一杯酒都是用来拜祖先的。家里从辈分最大的开始,排队给祖先照片磕头,一直到最小辈,我是排在倒数第三个,磕完头才能开饭。

东北那儿的习俗是只要孩子没结婚,就有压岁钱拿,一辈子不结婚就一辈子有钱拿。压岁钱是必须在年夜饭前拿到的,也是要磕头拿钱,从孩子里最大辈分的开始,排队给长辈磕头伸手,要是哪次吃饭前没拿到钱,我那顿饭都会吃不安的。

压岁钱照例会被家长没收,不过家长可是耍点小手段,用五元换我们的百元,我们还换的乐呵呵的。

炖出新年味儿

“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是我从小到大过年时必不可少的“老三样”。尤其在我的老家更是如此。每年还没到春节,家里就忙活着煮面糊、剪春花了。

面糊其实就是浆糊,在年三十那天,刷了春花贴在窗户上,隔夜起来会结一层薄薄的冰,美极了。

二、除夕三大习俗祭祖、团圆饭和守岁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对于人们来说,这天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日子。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着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祭祖,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教育子孙后代要谨记孝道,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因而,对于身在远方的子女们来说,利用除夕夜的机会,与父母们一起吃顿团圆饭显得尤为重要。

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我国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从中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2024年除夕夜是几月几日

2024年除夕夜是2月9日晚,星期五,农历大年三十。需要注意除夕不属于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除夕节来历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没,只在太阳落山后出来,半夜后又不见其踪影,没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儿。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一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比,箭无虚发,猎狗也非常厉害,见乡亲们被“夕”所害,决心除掉“夕”。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找到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着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夕”力不从心,想逃跑,哪知后腿被猎狗死死咬着,七郎趁机一箭把“夕”射死。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有哪些禁忌

1、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2、忌剩下浆糊

腊月里贴窗花、对联剩下的浆糊不能留,一定要处理掉,以免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糊涂。

3、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4、不能动“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5、忌过早睡觉

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6、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7、灯长开不关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8、吃饺子不能说话

到晚上11点左右,开始下饺子。第一锅饺子出锅之后,却不能吃。饺子一出锅,还是和小年夜一样,先得摆供台。与此同时,由长房长孙挑鞭,次子点火,在自家的大门外燃放爆竹。一挂鞭放完,全家进门,按照大小依次给长辈磕头,然后开始吃饺子。吃饺子的时候不许说话,不许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经吃完了也不能随便站起来离开。

9、忌开箱柜

不少地方讲究从除夕这天的太阳落山到第二天春节太阳升起之前,忌开箱柜,以守住财物。

10、忌吃药

正在服药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暂时停药,家里年前煎过的药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据说这样才有利于来年的身体健康。

11、忌晒衣

在除夕洗衣服晾衣服就是一大禁忌,据说鬼神会在除夕夜缠身在晾衣绳上,从而会带来厄运。

12、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13、不可说不敬之语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

14、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大年三十和除夕的区别

叫法上的不同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大年三十称为除夕,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同一天。大年三十是指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又称为岁除之夜或大年夜。而除夕特指的是大年初一前的那个晚上,它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时刻,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

日期可能有所不同

根据农历(阴历)的计算方式,有些年份腊月可能是二十九天,因此除夕可能会落在腊月二十九而不是三十。这意味着有时候大年三十和除夕会在同一天出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天的日期是不同的。

除夕祭祖有哪些习俗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除夕祭祖有哪些习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