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有哪些农事需注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中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二、灌溉
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
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三、抗旱
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
大暑下雨好吗
大暑天下雨一般会将这种天气持续到初秋,这个夏天就不会很热了,这是好事,但是这会对庄稼成长不利。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
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实际上,伏旱并非年年都有,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在此期间的暴雨天气相对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为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了。
这期间,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出现一两场像样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气。
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大暑后几天会凉快
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20度时为大暑,意味着这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目前全省正处于“初伏”,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候。
大暑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一般要经过3个月到立秋天气才会慢慢变凉爽。
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
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相关文章:
1.2019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的农事活动有哪些?
2.2019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节气时期农事上有哪些变化
3.大暑农事介绍
4.2019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是什么意思
5.2019大暑科普小知识,大暑三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