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食谱推荐

时间:2022-12-01 05:53:24 由 huansheng 分享

立秋养生食谱推荐有哪些你知道吗?立秋时节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一起来看看立秋养生食谱推荐,欢迎查阅!

立秋养生食谱推荐

炒双菇

材料:蘑菇、香菇、胡萝卜

做法:香菇提前泡发,切成薄片。蘑菇和胡萝卜同样切。然后热锅放少量的油,加入葱花、菌类、胡萝卜一同炒制,最后加入水烧开,调味勾芡即可。

功效:润燥、益气滋阴、增强免疫力、抗衰老。

薏米山药排骨汤

材料:排骨、山药、薏米、枸杞、姜

做法:将提前浸泡好的薏米和排骨一同炖煮,需要炖25-30分钟左右,薏米和排骨才能熟透。薏米和排骨一同煮烂后,加入山药,再煮10分钟加入枸杞,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润肺、润泽皮毛等作用。并且老少皆宜,特别适合湿热痰滞和皮肤粗糙者。

山药萝卜排骨汤

材料:排骨、白萝卜、山药、莲藕和生姜

做法:排骨焯水过后放置锅中,加入清水,添加葱姜等调料炖煮,炖煮15分钟。然后将山药、白萝卜和藕断加入到排骨中,再进行炖煮15分钟。然后调制小火焖至半小时左右,然后加入食盐和胡椒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可以滋阴润燥、补脾肾,尤其是其中的莲藕可以缓解秋季的“干燥症”,延缓皮肤的衰老。

立秋适宜养生的食物

蔬菜:百合、萝卜

水果:梨、葡萄、香蕉、柿子

禽类:鸭子

饮品:牛奶、蜂蜜

代表药膳

大米红豆粥:红豆可清热化湿,大米有益气养胃的效果。

老鸭时蔬汤:鸭汤有很好的滋阴效果,同时可放入笋、油菜等时令蔬菜,平衡营养。

立秋养生还应注意这些

防暑降温要继续

一、虽然夏天的炎热已经过去了,但是解暑一类的食物还不能一下子就直接从餐桌上去掉。正常情况下,解暑类的食物能够补充人体内所需的水分以及减少人体汗液的流出。所以和一些绿豆汤和薄荷粥之类的是很有帮助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应该多吃一些,它们既可以补充人体流失的营养。

二、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 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食品、衣物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 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在70%以上,就很容易产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 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易霉变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鱼虾、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衣物、床单、被褥发生霉变,同样会导致皮肤过敏。

一、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不要吃。

二、经过清洗的水果更易发生溃烂,所以应现吃现洗。如果局部发生霉变,可以将霉变的部分削掉后,再往周围扩大去除一厘米,其他 部分可以食用。如果一半霉变,就应丢掉。

秋的饮食:少辛增酸

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是秋天饮食之要。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当然,这只是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而言。

要“少辛增酸”。少吃辛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肝五味主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要吃些温食

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


立秋养生食谱推荐相关文章

★ 立秋节气吃什么传统美食

★ 2019中医立秋养生保健食谱

★ 秋分的养生食谱及饮食注意

★ 立秋的习俗及饮食养生

★ 立秋的养生常识及饮食方案

★ 秋分节气养生饮食攻略

★ 立秋饮食养生方法及秘决

★ 关于立秋如何养生

★ 立秋吃什么好

★ 夏至的饮食习俗及养生秘诀

立秋养生食谱推荐相关文章:

★ 立秋养生的要点有哪些

★ 立秋常见养生的食材

★ 立秋节气的民间风俗

★ 立秋有哪些禁忌2022

★ 寒露养生禁忌_寒露饮食推荐

★ 立秋有哪些养生小常识

★ 立秋有哪些养生小常识

★ 立秋养生有什么禁忌

★ 2020寒露习俗吃什么_寒露养生食物大全

★ 立秋养生的食物有哪些

观看视频教程立秋养生食谱推荐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