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满的民俗

时间:2022-12-09 09:29:34 由 15521841295 分享

二十四节气小满的民俗(一览)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不需要缠绕万贯的财富,愿人人温饱不需要青春常驻的魅力,望人人康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满的民俗,供大家参考。

二十四节气小满的民俗

二十四节气小满的习俗

1、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车神”是一条白龙,于是小满时节,农家在水车基座上放好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拜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

2、祈蚕节

祈蚕节是江浙一带特有的活动。这里普遍养蚕,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所以古代把蚕视作“天物”。而小满相传为蚕神诞辰,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农历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3、食苦菜

小满前后是吃苦苦菜的时节。苦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此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因此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

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

医学上也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4、枸杞苗

枸杞苗又叫枸杞尖。中医认为,枸杞苗全株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除烦、滋阴明目的作用。适于治疗阴虚发热、消渴口干、手足心热以及肝肾亏虚、两目干涩、虚火牙痛等病症。

5、枇杷

“小满枇杷半坡黄”。时鲜水果里,大概只有枇杷的上市是“正当时”。枇杷这种水果,时令性强,并且上市时间短,因此想吃必须要抓住时间。许多止咳糖浆中含有枇杷成分,这是因为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

6、看麦梢黄

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都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还要携带黄杏等礼品。

7、捕鱼采香蕉

小满节气台湾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获黑鲳,东北部的苏澳及南部海域则可捕获到飞鱼。高雄县的旗山、美浓等地的香蕉已经进入盛产期。台湾是有名的香蕉出产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销到世界各地。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时,希望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和更多的人一起变健康,让世间多一点爱。

你的“ 在看 ”和“ 点赞 ”,就是我更新的动力,互动转发,温暖你我!

小满有什么讲究吗

旧俗避讳小满日是甲子日或庚辰日

在故时的皇历上面有那样的记述:“小满甲子年庚辰日,定时执行昆虫损禾苗。”不难看出故时民俗避讳小满日是甲子日或庚辰日。

大家觉得,假如小满碰到甲子年或庚辰,到丰收季节便会闹蝗灾,把农家艰辛一年的辛勤劳动全吞掉。

小满避讳没雨

也是有的地区避讳小满这一天没雨,如同俗语说的“小满不满意,麦有一险”,“小满不满意,芒种无论”。这儿的不满意,就是指水沟塘堰水流量不足。

小满避讳老年人“坐木坐硬”

俗话说得好:“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此节令中,平均气温高、环境湿度大。木材,尤其是久置室外里的木材,如椅凳等。露打淋雨,水分含量较多,表层看起来是干的,但是经太阳光一晒,溫度上升,便会向外释放湿气,假如在上面坐久了,让人非常容易得了消化不好、皮肤疾病、痣疮、风湿病和风湿病等病症。因此 在小满节气时要留意不可以长期坐着室外置放的木材上。

第二个便是不必坐“硬”,老人假如长期性坐硬凳子,非常容易患坐骨结节性滑囊炎,臀部一触碰凳子便会痛疼,且无法痊愈。因此 ,老人应当必备个薄软垫,防止生病。

小满节气是入夏了吗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所以小满也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其实古人在设定节气之后,便在逐步归纳各个节气的物候特征。小满的物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四五月份偶尔也会气温骤降、天气寒凉的时段。所以有人调侃道: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却差点儿冻死在春天。好不容易立了夏,一不留神又入冬了!

“(农历)四月以清和天气为正,(但)必作寒数日,谓之麦秀寒。即月令麦秋至之候”。所以才有“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可送”的民谚。

此时,麦田由青到黄,“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对于麦子而言,渐渐入秋了。小满一片黄,芒种场里忙。“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二十四节气小满的民俗相关文章:

★ 小满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 杰哥和你唠唠民俗那些事

★ 民俗那些事你知多少

★ 小寒有什么民俗活动

★ 2022大雪二十四节气介绍

★ 二十四节气谚语夏至大全

★ 二十四节气谷雨是什么季节

★ 清明节气的民俗文化

★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发展历程

观看视频教程二十四节气小满的民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