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养生小知识

时间:2023-01-16 12:29:24 由 赵树林 分享

立秋节气养生小知识(最新)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那么立秋节气如何养生呢?你又需要什么样的养生知识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立秋节气养生小知识,供大家参考。

立秋节气养生小知识

立秋节气养生小知识

一,护阳养脾胃

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最易困脾,人的脾胃此时往往特别虚弱。特别是素体阳虚湿热,再兼过食动风、动血诸发物,更感湿热潮气,不免有风湿热痹类病症的发生。如痛风、关节红肿热痛之类疾患,每于此时节发病,需及时预防。可多吃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猴头菇等健脾和胃的食物。以淡补为主,忌食生冷。另外,每天坚持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也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

二,敛阳暑湿退

“湿”不见得都要祛,为什么?对于“湿”和“气”,名医彭子益有独到见解:“火”在“土”上,即可生“湿”,“火”归“土”下,则可化“气”。大家想想,夏天相对潮湿,秋天自然变干燥,并未使用祛湿剂,时至秋天,“火(阳气)”回归“土”下,自然就不湿了!

因此,顺应立秋节气,天地气机的变化,做好敛阳的工作,可使暑湿自解,事半功倍。那么哪些方法帮助敛阳呢?

1,酸甘养阴之法。

乌梅固本汤,此方能建中气、收相火、敛浮阳,因此,中气不足而相火外浮或阳气不收时喝最为合适。不分春夏秋冬,相火外浮,会出现各种不适,如头晕、痘痘、口腔溃疡、鼻衄、耳鸣、咽痛等等;阳气不收,会出现汗多、面红如妆、发热等不适。凡出现此类症状,且符合其病机,都可服用此方。

(乌梅固本汤:乌梅15克,黑豆20克,绿豆20克,黄豆20克,杏仁10克(打碎),冰糖30克,水煎服。乌梅白糖汤:乌梅30克,白糖30克,水煎,于睡前服用,可敛木安中,最合其时养生。)

柠檬3~5片,红糖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微苦、微酸、微甜,养阴清热,而且,药性温和,有养脾和胃的作用。

秋天"吃白食" 中医认为五臓中的肺对应白色,所以秋季吃些白色的食物就能收到"润肺"的效果。可以选择白萝卜,白萝卜可潜阳,有很好的理气下气的作用,用白萝卜皮贴敷两侧的太阳穴,可以起到缓解偏头痛的作用。这一招便是很好地敛浮阳、降相火的体现(偏头痛多由少阳浮火为患)。具体方法:将鲜白萝卜洗净取下皮,切成酒杯口大小片状,敷贴在两边太阳穴的痛处,并用胶布固牢,每次贴20分钟,次数可根据疼痛情况而定。晚上吃萝卜,能助阳气敛降。

2,疏通胆经之法。

立秋和处暑节气所应经络脏腑为足少阳胆经。常按摩阳陵泉,利于疏通胆经,用食指按住这个穴位,像拨琴弦一样,此处有一根筋,反复拨动几次,就开始有麻的感觉,一旦麻感到脚面,这条胆经就通了,效果是最好的。足少阳胆经是敛降一身阳气的转轮,阳明不降,蕴热头面、上焦,祸患贻久,阳陵泉对于敛阳胆经相火非常有效,可于每晚睡觉前泡脚或按摩。

三,清暑利湿法常备

在照顾到天地气机变化,注意护阳、敛阳的同时,我们还必需明白夏天的暑湿之气未尽,甚至仍盛,所以从防病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直面暑湿,用一些清暑利湿的方法,很好地预防暑湿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1,可以经常敲打后背的膀胱经,晒后背,或者膀胱经拔罐,适度运动以出汗、早起梳头等都可以缓解暑湿之气,不妨选择几种方式,坚持一下。

2,暑湿季节可食薏米红豆粥。薏米性凉,味甘,淡。《本草纲目》谓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利水肿,解毒排脓。两者一起,非常适合炎热潮湿的时段食用。

3,对抗暑湿之邪,试试麦芽茶:藿香10g+佩兰10g+炒麦芽30g,水煎代茶饮。每天来上几杯,人变精神,胃肠功能也正常了。

4,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山药是中药里的上上之品,滋阴又利湿,健脾又补肾。生吃、熟吃皆宜。冬瓜、莲子、白扁豆、芡实也可以利水祛湿。

当然,如果出现外感高热病,嗓子干、湿热黄疸,鼻子出血等病,建议及时就医,可按湿热温病治疗,三仁汤、薏苡竹叶散、甘露消毒丹、普济消毒饮等方剂,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护阳和敛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如“上火”。

这主要是因为,立秋之后金气下行,收敛下去的暑火又返了出来,燥金不抵暑火,降气不胜,火反克金。此火上酌,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疾病。且上浮之雾气夹杂汽车尾气,人居其地,颇觉咽喉刺痒不适,即是此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1,立秋后,不少人因为内毒加之外感风寒引起咽喉肿痛或声音嘶哑,急性期可采用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通过对少商、商阳等穴位放血,缓解病症。

2,初秋保健大穴:鱼际+曲池+迎香 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温燥之气最盛,经常按揉肺经上的鱼际穴、大肠经上的曲池穴、迎香穴,可以起到润肺清热的作用,预防鼻炎、感冒等外感病。每天按揉1~2次,每次按揉3分钟即可。

3,肺热咳嗽:沙参半两,水煎服。沙参:甘,凉。功能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有南北之分。

立秋的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

立秋的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节气养生小知识相关文章:

★ 立秋的句子发朋友圈大全

★ 处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处暑节气吃什么水果

★ 立秋养生食谱和养生方法

★ 24节气处暑的由来

★ 节气白露有什么意思

★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寓意是什么

★ 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

★ 寒露节气应该如何养生

★ 二十四节气白露吃什么

观看视频教程立秋节气养生小知识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