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时间:2023-03-22 17:15:55 由 东风不识 分享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

在很多地区,其实有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寒节气的特点

天气越来越冷,但不太冷。在温和寒冷的季节,阳光直射点仍然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仍然散失,白天吸收的热量仍然少于晚上释放的热量,所以北半球的温度持续下降。中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根据我国长期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

小寒节气的风俗

1.吃糯米饭

在广州小寒今天早上吃糯米饭,糯米饭不仅仅是煮糯米,还会配上炒好的腊肉,广东人一般称香肠和腊肉为腊肉、香菜、葱花等材料,特别好吃。

腊味是煮糯米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糯米本身比较粘,米的味道比较重,所以需要一些油脂混合才能品尝到美味。

2.数着九九过寒冷的冬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计算寒冷天气的方法。数九算寒天的方法在中国是口口相传的,有历史无记载。至于来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三、农事活动

由于我国南北地区跨度大,不同地区在相同的小节气下,会有不同的生产和农耕活动。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田里没有多少农活,所有人都在放寒假。主要任务是做好家里菜窖和畜舍的保暖,以及制作和施肥。

小寒节气活动

1、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有:“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倚晴阁杂抄》中关于北平旧时风俗,写有:“明时,积水潭尝有好事者,联十余床,携都篮酒具,铺截锐其上,轰饮冰凌中,亦足乐也。”

2、探梅

这个时候腊梅已经全开了,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3、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劭《风俗通义》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4、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5、南京吃菜饭

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6、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广东人很讲究食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池晓玲说,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

小寒节气特点

当太阳黄经达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在我国北方地区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意思是说,小寒节气要比大寒节气的时候更冷,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时段,小寒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过后大寒气温稍升高。我国南方地区最冷是在四九天,四九比三九更冷,四九时处大寒节气内,南方地区大寒比小寒更冷。

小寒饮食风俗

1、吃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

2、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广东人很讲究食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池晓玲说,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3、吃腊八粥

每逢小寒节气,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穣、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小寒之后腊八节也是同样要吃腊八粥,之后便年味渐浓。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4、吃黄芽菜

寒节气习俗饮食有很多,吃糯米饭、腊八粥、饭菜、黄芽菜等等。下边为大家介绍关于小寒节气吃黄芽菜习俗吧。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5、吃温补鸡汤

老南京还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据说,鸡骨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大多会溶入汤中,极易于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钙质也多。

6、吃羊肉

“小寒”时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风寒侵袭,抵御严寒最快速有效的办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地过个冬天。

小寒养生小知识

注意防寒保暖

小寒时节,人们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要注意头部和脚部的保暖,以免惹来疾病。出门时,头部保暖非常重要。戴顶帽子可有效防止身体的热量从头部散失。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搓搓脚心,能在防寒保暖的同时解除疲劳、促进睡眠。

进补不要盲目

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忌食生冷辛辣

冬天天气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这个时候吃的话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样是具有强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规律进食

在冬季,胃部容易发病,如果不能饮食规律的话,很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异常,加重胃部的负担。因此,每天按时有规律的吃饭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顿正点进食的话,可以改为一天5-6次,分次进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规律的即可。

锻炼禁忌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相关文章:

★ 小寒节气有什么气候特征

★ 小寒节气的饮食风俗

★ 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

★ 小寒节气应注意什么

★ 大寒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 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

★ 大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 大寒节气的养生方法

★ 大寒节气传统习俗有哪些

★ 火把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观看视频教程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