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喝什么好消暑
大暑时节,在养生方面要注意的东西很多,人体容易被暑、湿、邪所侵,故而要吃热性食物以祛除暑湿,这恰合“冬病夏治”、“寒病夏治”之医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暑喝什么好消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暑喝什么好消暑
1、明目清肝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国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护眼睛的作用。除了涂抹眼睛可消除浮肿之外,平常就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退,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另外,菊花茶还可以与枸杞或者蜂蜜一起泡来喝,可明目清肝、疏肝解郁等。
茶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茶对于人体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喝茶不仅可以消暑止热,对人身体的保健作用也是更多。看了本文的介绍,相信你的茶的了解又多了新的认识,有空的时候,不妨买上几种,亲身去感受茶的“魅力”!
2、黄芩茶
黄芩6g、绿茶3g。将黄芩用2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
3、香兰凉茶
藿香9克、佩兰9克、茶叶6克 制作方法藿香9克、佩兰9克洗净,和茶叶6克一起放茶壶中,用500毫升开水冲溶,上盖闷5分钟,加入冰块冷却待饮。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
4、西瓜皮凉茶
很多人吃完西瓜将皮丢弃很可惜,可将外皮绿色的那一层利用起来,洗净后切成碎块,放入适量的水煮半小时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搅拌均匀,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凉茶就做成了。
5、薰衣草茶:醒脑提神
薰衣草,是众多女性的最爱,迷迭香很是让人沉醉,它特殊的香味能让人的头脑清醒,大大增强脑部的功能。对于从事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工作,或者是有大量知识需要记忆的学生来说,是很合适的花茶,但不能过量饮用。这只是一种辅助作用而已,要想彻底的提高脑部的“战斗力”,充足的睡眠才是充沛精力的根本保证。薰衣草还有舒缓压力,消除疲劳的作用,令饮者神清气爽。另外,泡薰衣草茶的时候加入两片柠檬,无论从口感还是提神效果上都有好处。
6、金银花茶:消暑解渴
夏季清暑解渴,人们往往喜欢喝冷饮,其实这样只是图一时痛快,却起不到真正的效果。现在你有了另一个选择,冲泡花茶的效果更佳。金银花性寒,夏季人会暑热烦渴、咽喉肿痛、长痱子热疮等,多喝金银花茶对身体很有好处。取几朵金银花放在杯子里,用沸水冲泡,待水变色,金银花舒展开就可以饮用了。金银花刚从南美引入的时候是较为名贵的观赏花,现在也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花茶,金莲花味道较苦,冲泡的时候可以根据口味加入冰糖。
7、清热去湿茶
银花15克,木棉花30克,槐花10克,火炭母30克,山栀子15克 ,绵茵陈15克,扁豆30克,枳壳15克,山楂15克,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适合用于肠胃湿热证: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胃口不好,腹胀或痛,口臭,口腔溃疡,牙肉肿痛,或有湿疹,皮肤瘙痒,大便硬或烂,小便黄,舌苔黄厚。
8、荷叶凉茶
取鲜荷叶半张,撕成小片,与白术10克,藿香、甘草各6克共煮20分钟,加入适量白糖,凉后可饮。清热解毒。
9、藿香茶
藿香、佩兰各6克,切碎,加茶叶6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有祛暑、化湿和中功效,适用于流感及轻度中暑患者,是夏季防暑佳饮。
10、绿豆酸梅茶
绿豆100克,酸梅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待凉后代茶饮。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11、藿香降温茶
藿香和决明子适量。将两种药材用沸水冲泡,晾凉后饮用。防暑降温,清肝明目。
大暑养生食疗
1、薏米红小豆粥
薏米50克、红小豆25克,二者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浸泡3—4小时后同煮至熟,冷却后食用。此粥具有清热、利尿、解毒的作用。尿频、尿急、尿痛的患者可经常食用。
2、苦瓜瘦肉汤
鲜苦瓜200克左右,去瓤切块,猪瘦肉100克,切丁。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煮汤。煮熟后加适量食盐调味。可清热祛暑,明目解毒,特别适合因暑热所致的烦渴,牙龈肿痛,眼睛分泌物增多者食用。
3、绿豆南瓜汤
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 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具有清暑、解毒、利尿、生津益气等功效。
大暑饮食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 300 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3、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4、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大暑吃什么菜
西红柿
西红柿甜酸适口,营养丰富,味酸甘、性微寒,归肝、脾、胃经,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的功效。高温天气常吃些西红柿可解暑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另外,据营养专家介绍,夏季应该多吃西红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防晒。因为番茄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5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
丝瓜
丝瓜原产印度,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我国华南、华中、华东、西南各省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以嫩瓜供食用,适炒食、做汤。成熟瓜纤维发达,可入药,称丝瓜络,有调节月经,去湿治痢等疗效。丝瓜味甘,性寒,无毒。主要功效:除热利肠,主治痘疮不出,乳汁不下。体虚内寒、腹泻者月经不调者,身体疲乏、痰喘咳嗽、产后乳汁不通的妇女适宜多吃丝瓜。丝瓜不宜生吃,可烹食,煎汤服;丝瓜汁水丰富,宜现切现做,以免营养成分随汁水流走。
西兰花
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蔬菜,它味道鲜美,营养也很高,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它比辣椒的含量都高很多。它还具有抗癌功效,其功效已经被全世界人认可,西兰花的平均营养价值及防病作用远远超出其他蔬菜,名列第一。西兰花中的营养成分,不仅含量高,而且十分全面,主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是夏季必须要吃的蔬菜之一。
茄子
茄子可以清热凉血,消肿解毒。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滇南本草》记载,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所以,大便于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本草纲目》介绍,将带蒂的茄子焙干,研成细末,用酒调服治疗肠风下血;《滇南本草》主张用米汤调服,更为妥当,因为肠风下血和痔疮出血,都不宜用酒。把带蒂茄子焙干,研成细末,更常作外用。
南瓜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化痰排脓、解毒杀虫功能、生肝气、益肝血、保胎。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其营养丰富。南瓜分泌的胆汁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肠胃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同时其中的果胶可以让我们免受粗糙食品的刺激,保护我们的胃胶道粘膜。另外南瓜可以使肝、肾功能得到恢复以及再生的能力,因为南瓜可以消除致癌物质亚硝酸的突变作用。是我们夏天助于消化的必须蔬菜。
大暑节气的传统美食
大暑节气吃的食物有:藕、新米、黄鳝、绿豆芽、饺子、芒果、六面、羊肉等。大暑时节饮食主要还是以注意饮食清淡为主,其次保证荤素搭配,多补水即可。
黄鳝
民间素有“大暑黄鳝赛人参”之说,因大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黄鳝最为滋补肥美。而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大暑时节最宜吃黄鳝进补。
绿豆芽
大暑食三宝的“第三宝”是绿豆芽。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绿豆芽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且绿豆芽的热量很低,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的作用。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宜配上一点姜丝,中和它的寒性。炒绿豆芽时加入一点醋,既可防止维生素B1流失,又可以加强减肥作用。
饺子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三伏天就在大暑节气前后,而在这期间对北方人来说,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而且这一天吃到的饺子多是素馅,爽口的蔬菜包裹着荞麦的清香,有效改善了人们食欲不振的情况。
吃藕
民间素有大暑吃藕的说法,认为大暑食用以适当方式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每逢大暑迎来,百姓们都习惯吃莲藕。此时的藕非常新鲜。莲藕具有健脾开胃、养心安神、补血益气的功效,是夏季良好的消暑清热食物。莲藕还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达到健脾养胃、消胀顺气的作用。
绿豆芽
大暑节气的第三大宝是绿豆芽。常吃绿豆芽,能清肠胃,解热毒,利湿热,洁齿,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临床上用绿豆芽煎汤治疗疖疮、烫伤等外伤感染。绿豆芽中含有的核黄素可用来治疗口腔溃疡,还能调五脏、通经脉、解诸毒,可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食少体倦。
芒果
关于大暑的农谚有说到“大暑吃芒果”,在台湾地大暑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节,由于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因此经常食用芒果,可以起到滋润肌肤的作用。食用芒果具有清肠胃的功效,对于晕车、晕船有一定的止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