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重视小寒呢

时间:2023-04-23 19:16:46 由 QAZPLM3821 分享

古人为什么重视小寒呢_古人是如何理解小寒节气

自古民间便非常重视小寒这段时间,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从冬至开始起的计算寒天的“九九”,“三九”是最冷的时段,也总在落在小寒节气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人为什么重视小寒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人为什么重视小寒呢

古人为什么重视小寒呢

在冬季六个节气中,古人似乎更在意小寒节气,有“小寒胜大寒”、“小寒大冷人马安”等说法。古人认为,如果小寒物候反常即非好兆。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解》称:“雁不北向,民不怀主;鹊不始巢,国不宁;雉不始雊,国大水。”

小寒与大寒一样,在节气到来当天,喜阴不喜晴,要冷不要暖。农谚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干裂”、“小寒大寒不冷,小暑大暑不热”。这两句谚语,在阐明“小寒”、“大寒”与“小暑”、“大暑”的对应关系后,也点出了冬夏两者之间在气候上的联系,即冬天雨雪少,明年夏天雨水少,往往有旱灾,即所谓“小寒无雨,小暑必旱”;如果冬天不冷,那明年夏天就不会太热,害虫多,农作物成熟度低,往往歉收。相反,第二年年景会不错,“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

这些谚语都是古人对气候长期预测“岁卜”得来的经验之谈。类似的还有“季卜”,如“小寒寒,惊蛰暖”、“小寒暖,立春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蒙蒙雨,雨水惊蛰冻死秧”、“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等。而小寒与大寒之间,也有气候上的对应关系,谚称“小寒不寒寒大寒”。类似说法还有:“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冻土,大寒冻河”。这些谚语,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早做准备,防冻防灾,可见小寒在农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在意小寒,还因为这个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小寒到了,寒冬腊月也就来了,此时古人特别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后冬天的棉衣全都会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满身,牛到大寒草满栏。”小寒节气还要讲究养生与食补。明高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冬卷”称:“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又称:“勿甚温暖,勿犯大雪。

小寒天气最冷,与小暑时讲究“伏”一样,古人一般不会选择外出。对应的字是“焐”,如“焐在家里”、“焐被窝”,讲究一个“藏”字,具体的外在现象就是“冬闲”。同时,也不会选择做易出汗的剧烈运动。对于在外打拼的游子,小寒则是“思归节”。小寒首候“雁北乡”,即俗话说的“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因为小寒一到,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就不远了!”

古人是如何理解小寒节气的

道家认为,小寒时“阴气”仍很重,温度极低,但自冬至后“阳气”日渐转强,有“一阳来复在冬至,心礼火发在小寒,五运六气大寒始”的说法。宋朝文人米友仁《醉春风·一阳来复群阴往》词中亦称:“一阳来复群阴往,吾道从今长”。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西汉孔安国语称:“雨以润物,阳以乾物,暖以长物,寒以成物,风以动物。五者各以时,所以为众验。”“暖以长物,寒以成物”是古人对小寒这个节气理解中最富哲理、最经典、最励志的一句话:不经历严寒就没有成熟与成功,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人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大多是通过对物候的悉心观察而来的。“小寒花信”南北有所不同,主要是梅花、山茶花、水仙花,其中梅花最有代表性。梅花在小寒时节最美丽,其红、黄、绿、白的色彩,与雪竹、青松一起,把“不近人情”的严冬渲染得特别有气氛,梅、竹、松因此也被拟人化为“岁寒三友”。

踏雪赏梅是古人小寒节气乃至整个冬天里最有韵味的雅事之一,历代留下的人生感悟诗文很多。如南宋文学家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用相同词牌写出的词则是另一种境界:“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小寒到来后,不只梅花等植物“响应”,动物界也“活跃”了起来。古人发现,大雁、喜鹊、野鸡这三种动物在小寒节气前后有突出表现,于是归纳为“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

小寒三候一说源于《逸周书·时训解》:“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对此,历代都有学者进行过解读,其中以元人吴澄的理解被引用最多。他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雁北乡”:“乡(xiàng),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苏轼诗称“春江水暖鸭先知”,而阳气动则大雁先觉。大雁是一种大型候鸟,秋南飞,春北归,而最早的北归行动就是于小寒节气前后,这表明地球北半球的气温开始回升,古人称为“阳气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称小寒的第二候是“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喜鹊是古人眼里的吉祥鸟,它的表现让小寒有了“喜气”。

小寒的第三候是“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gòu),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寒节气到来后,现在稀少但在古代十分常见的野鸡(雉),不论公母都开始鸣叫了。

小寒时节的生活习俗

小寒南北差异

小寒天气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产农事、生活习俗。农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区地里已没活,都要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过去,牛马等牲畜就是一家的主要劳力,需特别养护。小寒天气最冷,更要注意牲畜的保暖。

民间多在牛棚马厩烧火取暖。小牲畜御寒更加谨慎——单独铺上草垫,挂起草帘挡风。讲究的人家会用温水饮牲畜,尽量减少牲畜的体能消耗,预防疾病,并且在饮水中加入少许盐,补充冷天牲畜体内盐分的流失,增强牲畜的免疫力。平日我们到见牲畜舔墙根、喝脏水的现象,就是牲畜缺盐,以舔舐墙根泥土中盐碱、或从脏水中摄取盐分的表现。

南方地区小寒节气需要做好油菜清沟、小麦追肥等工作,倘若遇到强冷空气,则在地里洒草木灰、作物秸秆或盖粪等帮助作物度过最冷时节。根据多年农事经验,人们往往会以小寒气候推测来年的气候变化,早早做好农事计划,如山东地区就有“小寒无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的俗语。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小寒有什么习俗

小寒习俗:探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小寒习俗: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有:“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倚晴阁杂抄》中关于北平旧时风俗,写有:“明时,积水潭尝有好事者,联十余床,携都篮酒具,铺截锐其上,轰饮冰凌中,亦足乐也。”

小寒习俗: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劫《风俗通。义》云: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在腊月临近春节时,学馆私塾等放假过年,是民间传统年节习俗放年学。在《燕京岁时记》有说:“儿童之读书者,于封印之后塾师解馆,谓之放年学。”不但民间有此习俗,皇室也是一样。清时有记载:“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一体遵行。”此时朝廷放假,萃萃学子也借此有玩闹的时间。皇家开学的时间是正月初六,民间是过了正月十五。大约皇家放年假两周,民间放年假四周。

小寒习俗:小寒吃腊八粥

腊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间,到了小寒,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腊八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释A牟尼修行中饥饿难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日,佛家便在这一天熬粥供佛,这一天熬的粥叫做腊八粥,“腊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传到民间后,流传至今。

腊八粥的食材有很多,据《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il豆、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北方的腊八粥有黄米、红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红糖、白糖、葡萄干点缀。南方的腊八粥还会加入莲子和桂圆,北方煮粥并不加入。

小寒节气是什么意思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古时候对小寒非常重视,例如到了小寒时节,北方人就会吃煮菜,主要是一些偏暖性的食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已经慢慢淡化了,不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适当的养生保暖。

而到了小寒的时候,也将接近一年的尾声了,这个时候的年味也变的浓很多了。大家已经差不多在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了,大街小巷也能够听到喜气洋洋的新年歌,而小商小贩也开始卖起了各种各样的年货了。

古人在意小寒,还因为这个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小寒到了,寒冬腊月也就来了,此时古人特别注意保暖和保健。小寒后冬天的棉衣全都会上身,牲畜也要加料,“人到小寒衣满身,牛到大寒草满栏。”

而小寒与大寒之间,也有气候上的对应关系,谚称“小寒不寒寒大寒”。类似说法还有:“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冻土,大寒冻河”。这些谚语,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早做准备,防冻防灾,可见小寒在农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寒时节的寒冷并未阻碍一些耐寒植物的生长,二十叫番花信风中的前三信开放了,“一信梅花开”,梅花因其在腊月开放。所以又称腊梅。

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在横斜的枝枝桠上,梅花顶着寒风绽放了,还不时地散发着香气,这种不畏严寒的高贵品格引得世人大加赞颂“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气寒冷滴水成冰的季节,是人们赏冬景的大好时机。北国冰城哈尔滨的冰雕巧夺天工,松花江上的雾凇堪称一绝,林海雪原呼号的朔风及不畏严寒的野生动物,把个寒冷的冬季给搅动得有了声色。

人们耐不住长夜的寒冷寂寞,纷纷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广外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冬练三九”是说冬季适合人体热量的散发,是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的好时机。

古人为什么重视小寒呢相关文章:

★ 小寒节气农作物保暖措施

★ 小寒节气的简单解释

观看视频教程古人为什么重视小寒呢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