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的民间风俗习惯_大雪节气的寓意
要说大雪的气温情况,通常会有大变化,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则已大雪纷飞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雪的民间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雪的民间风俗习惯
兑糖儿
“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每到“大雪”节气前后,在浙江温州的街头,就会出现“兑糖儿”的场面。“兑糖儿”就是各地的饴糖作坊将制作的饴糖提供给小商贩,他们一边敲打糖刀,一边吆喝卖糖,这些商贩也被称为“糖儿客”。
腌肉
大雪节气一到,各地农村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接新年,江苏南京有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天气寒冷,在不易保鲜的古代,人们发现此时腌制肉类食品不易变质,于是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腌制咸肉,以迎接新年。
红薯粥
大雪时节,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家里面喝着热气腾腾的红薯粥来取暖,冬天喝粥,可以补脾养胃,润养肺燥,有助于健康少生病。
胡萝卜丸子
大雪时节,南京人多吃大萝卜。用萝卜加工成的萝卜丸子,多年来一直风靡老城南一带。那时在菜场或街头,都有卖萝卜作原料制成的萝卜丸子,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美味小吃。老城南人有下午吃点心的习惯,围坐在摊子前,摊主在煮沸的水中舀出几个丸子盛在碗中,撒些蒜花,那真是清香无比,吃起来有滋有味。
雪菜汤
大雪节气前后,不少新鲜雪菜也逐渐上市。雪菜又叫雪里蕻,属于性温味甘辛的蔬菜。雪菜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食用纤维素。大雪节气前后,不少地方的老年人会腌一些雪菜过冬食用。对于寒冷天气整天闷在空调房里的白领们来说,日常饮食中不妨适量增加雪菜的摄入量。
大雪节气的寓意
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大雪的象征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大雪很多地区一般会下雪,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有一定的肥田作用;同时积雪又能冻死田地里的害虫,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所有还有一句话叫“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大雪节气人们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起居和运动
大雪节气,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起居和运动有规律。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炼,“必待日光”。大雪三候。“初候鹖旦不鸣”,鹖旦是一种夜鸣求旦的鸟,这时这种鸟也敛气屏声,躲迸巢穴里不出来了。“二候虎始交”,这时老虎到了发情期,就要开始交配,繁殖后代。“三候荔挺出”,“荔”是一种细微的小草,这种小草在寒冷的冬季反而于向阳处挺出了嫩芽。
注意防寒保暖
大雪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这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理论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不戴帽的人,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若气温在4℃,从头部散失总热量占60%。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寒冷的大雪节气,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戴顶帽子、配条围脖、穿双保暖鞋不失为防寒的最佳选择。其次,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要穿一点的外衣。
预防心脏病
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大雪节气在什么季节
大雪是弄里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也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大雪,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着下降、降水量增多。